以中華民族獨特想象力和特殊手法創造出來的木版年畫,像一顆明珠,曾一度湮沒于歷史的風塵,而在歲月的輪回和有識之士的守護中,它又重新向世人展示出亮麗的容顏,逐漸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從2003年開始,這些美麗的年畫陸續登上了“國家名片”——9套木版年畫系列郵票,而陜西足足等待了7年之久,記者昨日獲悉,古樸自然、內容豐富、歷史悠久的鳳翔木版年畫終于要在2011年春節登上郵票。
昨日,國家郵政局的特派設計家陳靜之來到西安,與來自文化、美術、集郵、非遺保護界的專家學者及鳳翔木版年畫的傳承人一道,共同探討這套特種郵票的設計方案。據介紹,為弘揚傳統文化,國家郵政部門從2003年發行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開始,每年都要發行一套木版年畫郵票。7年時間,已分別發行了桃花塢木版年畫、濰坊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綿竹木版年畫、朱仙鎮木版年畫、漳州木版年畫等。木版年畫郵票已成為每年春節推出的重頭戲,每套郵票的設計都別具匠心,印刷精美,版式特別,深受海內外集郵愛好者的喜愛xjiyou.com。
據了解,鳳翔木版年畫是全國著名的木版年畫之一,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兼容并蓄,表現出自己濃郁的地方特色,并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鳳翔木版年畫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全部為手工印制,局部填染,套金套銀而成,色彩對比強烈,造型飽滿夸張。鼎盛時期,生產者多達100多家,畫局也有十多家。可是,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木版年畫受現代彩色印刷術的沖擊,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貼傳統木版年畫的越來越少,木版年畫的市場越來越蕭條。“在寶雞一帶,傳統手工年畫被機器印刷的光鮮亮麗的年畫逐漸取代,鳳翔木版年畫也消去了它原有的辟邪、美化裝飾的作用,逐漸成為了一種旅游產品。”寶雞岐山人李先生這樣告訴記者。
有關專家認為,如果鳳翔木版年畫能登上系列郵票,那宣傳效應肯定不可估量,能大大提升鳳翔木版年畫的知名度。而且,這對傳承人也是一種安慰,更是對傳承事業的促進和肯定。據統計,現在寶雞六營村全村都在做泥塑,年產值可達百萬元。也許,鳳翔木版年畫也能復制鳳翔泥塑的成功模式。西安美院版畫系主任成文正表示xjiyou.com,鳳翔木版年畫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將作為方寸藝術登在郵票上,無論造型、色彩都是經典。
可是,鳳翔木版年畫種類繁多,只能從中選擇4幅登上郵票,究竟哪4幅能稱其為代表作呢?眾多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新創作的作品已經變味了,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