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銀器收藏有“錢”途 |
發布日期:09-08-10 08:53:5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 |
“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如今,無論是買紙黃金還是買金磚來抵御通脹達到資產的保值增值,已成為眾多投資者的共識。在中國古代作為硬通貨的白銀,由于在貴金屬中價格低廉,自然無法與黃金爭寵,但一些精美老銀器的收藏也越來越為藏家們所重視,隨著近年來國內外藝術品市場的走俏和國際銀價的不斷攀升,有著一定藝術價值的精美老銀器也隨著水漲船高。 明星的收藏千奇百怪,如齊秦就特別喜歡收集銀飾,他所收藏的銀器、銀飾有數百件之多,從滄桑質樸的銀項圈到造型奇特的戒指,都在他的收藏之列。 老銀器升值潛力大 盡管銀器、銀飾品似乎遍地都是,但記者走訪了潘家園古玩市場后,發現真正精美的老銀器數量并不多。“做工精美的老銀器是很搶手的,老銀器做工考究,大都是純手工制作的,所以相同的老銀器也很少。”潘家園的一位攤主潘老先生告訴記者。 老先生還說,現在銀器、銀飾品都是用模具制作和機器雕刻花紋,和過去銀匠的手藝是沒法比的,這個手藝到文革時期也基本沒人學了,而且聽說在文革時期很多大型的銀器都被熔毀制作成銀磚入庫了。 過去打造一件銀飾品,需要先將銀熔化,再將其制作成片、條、絲等基本的零件形狀,然后根據銀匠的巧妙設計,細心打造成精美的飾品或別具一格的器具。 “從民國時期到唐宋時期,這段時間的老銀器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且銀器的大小、工藝、年代等與它的價值成正比。”藏家武先生介紹道。 現在存世較多的是明清時期和民國時期的老銀器,特別是明清的銀器質地精美、工藝不凡、造型典雅,首飾還常配以玉石、鑲嵌珠寶等,與銀飾相得益彰。 相對于近年來火爆的和田玉、翡翠收藏來說,老銀器收藏不僅入門門檻較低,存在更大的升值空間,而且假冒仿制品較少,更加容易鑒別。 精品老銀器不易求 老銀器主要分為器物和飾物兩大類:器物類可細分為飲食器、盥洗器、陳設觀賞品、宗教祭祀器等;而飾物類則可細分為發飾、頸飾、耳飾、手臂飾、胸墜飾等。 目前來看,投資收藏老銀器的風險還比較小,且老銀器的價格不高,一般藏家都能參與。目前民國時期的銀質長命鎖大概在500元左右,清代做工考究的一對銀手鐲價格在800-1000元左右,清代的銀簪子、戒指等價格也在幾百元不等,較為大件的熏爐、掛屏等器物價格在2000-5000元不等。 武先生告訴記者,老銀器收藏“水不深”,但市場上堪稱精品、極品的老銀器卻并不容易買到。“像家里長輩留下來的銀器,輕易是不會拿出來賣的,現在國內老銀器收藏市場也不健全,咱國內的銀器在國外更值錢。” 如清朝的一只典雅精致的小銀盒,就曾在國外的拍賣會中以1000多美元的價格成交,而在國內市場中,有可能幾百到一千元就能買到手。如清代的銀盤,在國外市場要賣到數千美元。2008年,香港書畫藝術品拍賣公司的一件厚胎銀器坐佛和三尊厚胎銀器滿花釋迦牟尼佛像,底價分別為7920港元和11880港元。 在國外,銀器收藏特別是歐洲皇室御用銀器的收藏受到了眾多藏家的追捧,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機制體系。今年6月份上海拍賣行的春拍中,就有一套1836年英國倫敦W·H家族品牌的新古典主義銀茶壺,以及被歐洲貴族標榜“擁有一件就足夠自豪”的海絲特曼家族銀器4件套,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 在國內,老銀器收藏還未形成完整的價值體系,不過各個地方出產的銀器、銀飾都有著非常濃郁的風格。如江浙出產的銀器風格寫實、秀麗典雅,河南、山東等地出產的銀飾則質樸、渾厚,山西的銀飾獨具匠心、做工精良,福建的銀飾則風格繁復細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少數民族出產的老銀器,像苗族、瑤族等,銀飾品都是成套系列,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色彩,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品。 專家介紹,藏家收藏老銀器最好是成套收藏,比如銀手鐲、耳環、筷子等必須成對收藏,銀器具如茶壺、茶杯、茶盤等必須成套收藏,像少數民族的銀飾品,包括耳環、項鏈、頭飾、手鐲等等,成套收藏的價值大于單件收藏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