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福董事長薛楚亮看好鉑金市場 |
發布日期:09-06-17 14:16:3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2008年,深圳市寶福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全年總產值突破13億元。 2009年持續迎來開門紅,生產訂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四成。 2009年初,由寶福珠寶投資建設的面積達12.5萬平方米的國內首家珠寶產業園——寶福李郎珠寶文化產業園投入運營。 2009年5月15日,中國首座鉑金博物館在寶福揭幕。 作為國內專業從事鉑金首飾生產、加工、批發和自營進出口業務的珠寶企業,寶福近20年來始終如一堅持生產和推廣鉑金產品,如今,旗下“寶亨達”品牌幾乎成為專業鉑金的代名詞。“無論怎樣,鉑金經營始終是寶福發展的重中之重。當年行業都在變動的時候寶福沒有變,以后也不會變。這個時候控制好風險最為重要,剩下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跟隨大勢,靈活應變。” 談及寶福在鉑金首飾上的經營方針,寶福董事長薛楚亮既有始終如一的堅定,又有審時度勢的理性。 挖掘潛能 做足產品 寶福發展的這20年,也是中國珠寶行業逐漸興起的20年,它幾乎見證了鉑金首飾在中國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并逐漸引領珠寶首飾的白色風潮。據了解,過去由于稅收政策方面的原因,鉑金進口渠道一直不通暢,流通成本過高,導致國內鉑金價格明顯高于國外鉑金價格,因而走私鉑金大量流入,首飾純度不夠的事情也有發生。 但薛楚亮在企業經營中始終堅定誠信經營理念,他一門心思研究如何改善工藝、節約生產及提高管理效率。“在質量上嚴格把關,不用輔料、補口,即使焊接也用鉑金材料,保證首飾純度一個點不少。”薛楚亮說。盡管前幾年寶福的生產成本較高,但寶亨達卻慢慢在業內外創出了名聲。“我們后來發現,憑借工藝和品牌效應來漸漸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完全可以自己消化掉原本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那部分成本。”薛楚亮介紹。 薛楚亮認為,有三個因素影響著一個珠寶企業的經營,一是貴金屬價格,二是市場消費心理,三是做企業的態度以及經營模式。第一點完全由市場決定,而后面兩點都關系到企業賴以生存的產品本身,研究不透便“后果自負”。而“做足產品,永遠是一個生產企業應盡的本分。” 在珠寶行業,由于生產原料和產品很貴重,加上生產工藝的特殊性,業內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謝絕來訪者到車間參觀,以防偷師學藝,但薛楚亮對此卻不予茍同。“我的工廠大家都可以參觀。” 他的語氣中透出一股自信和豪爽。據介紹,目前寶福已經將生產車間打造成開放式、可供游客參觀的景觀,并有意將開放式的車間打造為寶福文化產業園的一個旅游項目。此外,中國首座鉑金博物館于5月15日在寶福大樓開館, 全面展示鉑金的歷史、知識和生產過程,讓參觀者更好地了解鉑金的文化內涵和制作工藝的發展變化。他就是這樣不斷地挖掘鉑金的商業和文化潛力。 控制風險 順勢而為 盡管2008年鉑金市場行情波動劇烈,但寶福以薛楚亮為核心的決策層打了一個漂亮仗。從2009年年初到現在,不斷增加的訂單數量也再一次證明了寶福在鉑金首飾市場的品牌實力。薛楚亮說:“誰都知道金融危機下中國市場依然非常有潛力,但誰也不能打包票在這個時候能把企業經營好。”他的話暗示出,鉑金市場價格波動導致的風險壓力仍然是他肩上一塊沉重的石頭。在年初鉑金價格低位徘徊甚至一度低于黃金價格的那幾天,他著實捏了一把汗。“誰也無法準確預估金價,因為鉑金的價格因素我們誰也不能夠控制。”薛楚亮說。“這時候千萬不能賭。”他強調。 緊隨金融危機而來的國際鉑金市場的價格振蕩,對首飾市場來說喜憂參半。據記者了解,自2008年第三季度開始,當鉑金價格劇烈下降之后,上游生產加工和下游零售經營的銷售業績卻捷報頻傳,很多生產商出現產品一上柜臺就被搶購一空的情景。價格和消費需求的雙重拉動令不少生廠商一面喜悅地逢低建倉,另一面又暗暗擔心2009年鉑金的價格走勢,更害怕市場消費信心受挫,消費需求被抑制。把鉑金當成企業生存命根的薛楚亮更加擔心后者的出現。因此,薛楚亮把步步為營、順應大勢作為2009年寶福珠寶的重要戰略。 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的影響,薛楚亮的觀點是:“ 金融危機對國外訂單依存度高的珠寶企業影響較大,而我們公司以國內市場開發為主,并始終堅持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金融危機對我們的沖擊。” 盡管目前的中國鉑金首飾市場仍然遭受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也依然面臨鉑金價格不斷波動的風險,但是他還是看好2009年的鉑金首飾市場。他認為,在價格平穩、加大鉑金推廣力度及品牌宣傳的基礎上,國內首飾消費需求將進一步被拉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