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追求金錢還是幸福? |
幸福學中有句名言:“幸福感和財富無關,但卻和鄰居的財富非常相關。” 假想你的鄰居非常富有,而你終日忙碌只得溫飽,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比較不幸。但在投資學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若搬進豪宅區,雖然幸福感降低,但你卻會有更大動力賺錢。 調查顯示,豪宅的“黑燈率”遠高于一般的小區。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富人有著更高的機會成本,他們不會那么早回家。既然高收入者的時間更值錢,那么娛樂、休閑對他們來說就成了奢侈品。 其實,“幸福”的理財態度、方式,往往能讓人離金錢更近。真正的投資大師,往往是幸福的,原因就在于其戰勝了自己。以投資大師安東尼·波頓為例,他就說過,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性格比智商重要。真正優秀的投資者,應謙虛謹慎,且樂于犯錯——犯錯本身便是工作的一部分。 在投資風格上,波頓被認為是“逆向投資”的大師。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買進那些可能的復蘇股和轉機股,是波頓的核心投資方法。 2008年9月29日,道瓊斯指數狂跌777點,全球股市陷入空前恐慌,波頓此時卻選擇加碼入市:“這是好幾年來的第一次,我對股市的前景開始感到非常樂觀。”而在此之前,波頓曾在互聯網泡沫越吹越大的時候不斷增倉傳統行業股票,在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大賺了一筆。在“9·11”事件爆發后,波頓更是大舉買入保險、旅館、交通業等相關公司的股票,同樣在復蘇之后大賺了一筆。 值得留意的是,波頓不僅投資有道,本身亦稱得上多才多藝。他自小受音樂熏陶,彈得一手好鋼琴,在大學時便已開始自己作曲,編寫交響樂章,作品還在圣保羅大教堂演出過。正因為具有這種生活與投資平衡的心態,才讓他心靈安寧,渡過金融海嘯的難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