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回調風險 多數貿易商不敢囤貨 |
國際銀價再創新高,對白銀下游企業和貿易企業是否造成一定影響? 中國有色網宏觀經濟及貴金屬研究員韋赤善表示,白銀漲價對以工業用途為主企業來說影響不會很大,“白銀工業用途用量并不是很大。在某些線路板、電子元器件、精密儀器部件中可能需要少部分銀,這對于它的成本來說是微乎其微,比如一輛汽車中可能僅需要用到幾十克銀。因此大部分企業的承受能力較好,成本上漲的轉移渠道也較為順暢。” 不過,對于生產和銷售銀合金材料的企業來說,就是另一番境況。西安莊信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主要是生產和銷售銀合金材料,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于銀價上漲,整個行業成本都在上漲,成交量相對較低,有時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況。銀價的定價權掌握在國外,國內企業目前只能按訂單合同備貨,但周轉資金也被擠占很多。 相關貿易企業對銀價上漲普遍覺得影響不大。從事白銀等貴金屬和有色金屬貿易的上海瑞昭貿易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吳文卿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做國內的貿易,“價格上漲對貿易商來說,利潤沒有很大變化,因為成本也在不斷上漲。雖然國內價格比國外高,但是加上關稅等因素,做進出口根本不劃算。” 吳文卿認為,現在國內企業的貨源不是很多,即便有了足夠的生產線,也可能面臨礦產資源不足的問題,現在大部分國內企業的礦產至少有一半都是海外進口的。此外由于白銀是鉛礦提煉的附屬產品,而鉛對環境的污染嚴重,所以國家對此項產業也不是非常鼓勵。在產量沒有大幅上升的情況下,下游工業領域的需求卻在不斷上升,所以價格也在不斷推高。 白銀價格上漲,是否會導致貿易商囤貨呢?在1980年銀價高點,每盎司50美元時,億萬富翁亨特兄弟就因為試圖囤積居奇而臭名昭著。“銀價到現在的價格,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肯定會有炒作的因素。”韋赤善說。 由于白銀易氧化的特性以及下游企業本身的壓力轉嫁能力,即使白銀價格上漲快速,很多企業并不會大量囤積白銀,需要在采購時機上進行一個準確的把握,控制采購節奏,從而降低白銀價格上漲對于企業成本造成的壓力。 吳文卿表示,大公司或許才有囤貨的實力,一般的貿易公司,囤積會占用大量流動資金。從事白銀等產品的國內外貿易上海銀鴿貿易公司銷售經理朱祝淼向記者表示,他手上僅有1噸左右的存貨。“銀價越高的時候,公司囤得越少。因為銀價越高,回調的風險也就越大。” 貴金屬咨詢機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最新預測也顯示,白銀市場可能會延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