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原委員余永定的話來說,美聯儲的QE(量化寬松)戲只唱了一半。從美聯儲最新議息決議來看,接下來“戲怎么唱”還有懸念。
美國當地時間18日,美聯儲最新議息會議宣布維持0~0.25%利率不變,盡管剔除了“耐心”這一措辭,但美聯儲主席耶倫整體基調偏“鴿派”,她說,對前瞻指引的修改并不代表已經決定6月份加息。這也使得市場出現大幅波動。
截至發稿時,19日美國三大股指一漲(標普)兩跌(道瓊斯和納斯達克),國際金價繼續反彈,國際原油則是大幅跳漲后又出現重挫。與此同時,美元指數因加息預期降溫從100狂跌至95下方后,又大幅反彈重新站上99.
當前主流觀點認為,美聯儲加息將于6月或9月發生。為此,眾多行業的心態已從靜候美聯儲失去“耐心”轉為積極備戰加息。
就加息對于中國的影響而言,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長期的中國貨幣政策和美元的關系來看,一般在美元走強的過程當中,中國的政策相對來說是適度的,以此緩解資本流出和經濟增長放緩的一些壓力。”
6月還是9月
對于融資租賃而言,美元利率上升必然導致成本上升。因此,香港某融資租賃公司的一名分析師特別關注耶倫的講話。他對本報記者表示:“美聯儲今年中期加息是大概率事件,美元將不斷走強,若人民幣持續盯住美元,這或對出口不利。央行未來會用更多匯率政策,因此人民幣會從單邊升值進入雙向波動時代,波動率也會擴大。”同時,他也已經想好對策:“我們將轉嫁成本到租金。短期會用利率衍生產品對沖風險;長期考慮轉租為賣,去掉部分杠桿。”
然而,雖然耶倫在此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上如期刪除“耐心”,但其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速預期,且對加息仍持保守態度。這個表態再度展現了耶倫的“鴿派”本色。“鴿派”和“鷹派”是美聯儲決策者們在控制通脹和刺激就業傾向方面的比喻。如果更看重控制通脹,傾向于加息的,就會被稱為“鷹派”;若更看重刺激就業的,就被視為“鴿派”。
美聯儲究竟何時加息,投行的觀點各有不同。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奈特利(JamesKnightley)認為,美國未來幾個月經濟數據很可能會出現反彈,美聯儲可能會在6月份加息,美元很可能會繼續升值;高盛經濟學家哈修斯(JanHatzius)仍預計美國在9月開始首次加息,持相同觀點的還有道明證券的分析師格林(EricGreen);而摩根士丹利(MS)首席美國分析師增特納(EllenZentner)則語出驚人:“美聯儲可能不會在2015年加息,因為通脹疲弱且美元大幅升值為經濟帶來風險。”
美銀美林評論稱:“部分看多今年通脹預期的人已經繳械投降,美聯儲對于經濟展望的調整和耶倫的講話使我們相信9月加息的可能性增大。”
新興市場承壓
昨日,港股承接外圍股市造好,高開205點后升勢持續,以接近全日最高位收市,收市報24469點,升349點,升幅1.45%。但時富金融一名港股/美股交易員卻不看好港股后市,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美聯儲加息漸近,港股已經遭部分機構賣出。”
就美股而言,該交易員表示,無論美聯儲決定短期加息與否,在美聯儲已經退出QE、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決定開啟更大規模QE的背景下,美元指數走強及由此導致的新興市場、原油繼續遭拋售壓力是大概率的事件。美國股市、債市的波動率加大,美股短期有繼續回調的風險,但全球不斷回流的海外美元也可能將美股再推上歷史新高,盡管美股估值已經很高。
“美聯儲的QE是非常規政策,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試驗’,它成功地穩定了美國經濟,但這戲只唱了一半。”余永定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關注的是,此前大量投放的貨幣要怎么回收?回收后又會否對世界經濟造成沖擊?這是人類歷史上沒有試驗過的,而且QE在歐洲、日本還遠未成功。
本周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印度發表講話稱,美國將迎來自2006年以來的首次加息,即使貨幣政策正常化進展順利,金融市場的波動也可能危及穩定,加息的溢出效應恐將讓新興經濟體再陷恐慌。
拉加德所指的恐慌之一便是強勢美元帶來的挑戰。美聯儲加息預期已將美元推向高位,衡量美元對6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3月中旬一度突破100大關,創2003年以來最高。美歐貨幣政策背離進一步加劇了非美元貨幣的貶值壓力。歐元、日元、英鎊、澳元、新興市場貨幣等紛紛黯然失色。擁有美元負債的國家和企業將面臨水漲船高的債務成本。
中國自有應對
昨日,上海期貨交易所某大宗商品交易員向本報記者介紹了應對美聯儲加息的交易策略:“隨著美元升值,相對而言黃金白銀價格下跌可能加大,內外進出口比價上升,有利于買國內拋國外的反向套利。”
“對于進出口商而言,美國中期加息的可能性加大了進出口商的匯率風險,以往在年初與銀行鎖定匯率比價的方式不足以控制風險,應當靈活運用一些外匯衍生工具,比如遠期結售匯、外匯掉期和外匯期權等規避風險。”該交易員對本報記者表示。
相比于可能出現的商品波動,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走勢更為外界關注。主流觀點認為,人民幣貶值壓力暫緩。趙揚預計,人民幣對美元今年整體平穩,其間雙向波動會加大。從歷史上來看,美聯儲加息周期時,新興市場資本流出的壓力較大,整體經濟也將受到損害。但對于中國來說,我國的經濟規模較大,資本賬戶未完全開放,中國央行仍有較大的貨幣政策空間,因此影響有限。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熊愛宗告訴本報記者,對于中國而言,美聯儲加息的影響應該從兩個方面加以關注:“第一,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及時進行相應的政策對沖,不過這方面,中國央行已經有所準備;第二,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實施貨幣寬松,而美國與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分歧日益擴大,這將在國際資本流動、匯率、資產價格等方面對新興市場帶來沖擊,中國也將會受到相應影響。”
對于美國貨幣政策的可能調整,中國貨幣當局并未自亂陣腳。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期間表示,中國存在資本外流的現象,但與正常的投資貿易相比量不大;隨著經濟開放程度越來越高,人民幣匯率波動是正常情況,而且還是比較穩定。他指出,貨幣政策的調整沒有超出穩健范疇,保持中性立場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