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宣布對一年期存款和貸款利率雙雙下調0.25百分點,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基準的1.2倍上調到1.3倍。加上這次降息,央行自去年年底以來已累計實施了兩次降息、一次全面降準,在此期間各種定向寬松工具也不斷向金融系統注入各種流動性。那么,為何央行要再度降息呢?又該如何判斷市場反應呢?各方分析師對此觀點各異,華爾街見聞為你匯總如下:
為何要降息?
對于央行降息,分析師們的意見非常統一,顯然中國經濟的現狀使得進一步寬松非常必要。主要的理由是:經濟下行壓力、通縮風險加劇與利率仍然高企。
是否會有進一步行動?
市場顯然認為本次降息只是開始。新財富最佳宏觀與債券分析師、海通證券(600837,股吧)姜超判斷未來貨幣寬松仍將延續。民生證券管清友也認為本輪降息不是貨幣寬松的終點。
關于下一步行動的方式,興業證券(601377,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剛兌不破銀行負債無法下降,由此導致貸款利率難以明顯下行。剛兌不破,降息效果鈍化。降息之后,存準率未來也將繼續持續下調,匯率也會繼續走弱。
而方正證券(601901,股吧)則預計進一步降準可期,其報告稱只有增加貨幣供給市場利率才能降低,降準是最有效的手段。
進一步行動的時點?
齊魯證券樂觀預計二季度中期仍有一次降準的機會。中信證券(600030,股吧)諸建芳稱,通縮情況仍在惡化,經濟下行壓力也在進一步加大,急需國家及時進行政策調整。按照目前的經濟運行情況,后續仍將出臺更多的寬松貨幣政策。下一次的時間窗口或將在“兩會”前后出現。
持續寬松對人民幣意味著什么?
民生證券認為:
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趨勢略貶。降息后經濟不會立即企穩,貨幣寬松預期,人民幣貶值預期仍存。但問題不大:歐元區負利率,熱錢有進有出,不會有不可控的風險發生。此外,實際有效匯率太強,壓抑出口輸入通縮,人民幣匯率貶值也不是壞事。
而華爾街見聞讀者LoneSchicksal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
太平洋(601099,股吧)與大西洋(600558,股吧)兩岸的貨幣政策同時背離,上次還是里根當總統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