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大宗商品“黑五月”的幕后導演? |
美元,創下歷史最高水平。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微博)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她認為近期金、銀等大宗商品的暴跌是一次“獲利回吐”行為,這與2008年下半年的情況非常類似,當時油價從147美元的高位跳水至34美元,正是一個由投機行為推動的反向賺錢的典型。 金鵬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喻猛國也表示,大宗商品本輪下跌可以理解為技術性調整,從經濟周期的角度看目前應該處在復蘇階段的中期,更多體現在既不擔心二次衰退又沒有高漲的時候,商品會出現震蕩。 其實,沒有只漲不跌的市場,而且對于市場上的任何動向都可以從技術的角度找到合理的解釋,暴漲暴跌也總是和人類的貪婪相伴相行。有觀點直陳,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是典型的過度投機之后的套現行為。 牛途還有多遠 本世紀初,美國小布什政府上臺后,確定了擴張軍備和全球反恐兩大戰略,龐大的防恐開支、減稅計劃和公共醫療支出,讓美國政府入不敷出。美國政府繼而放棄了強勢美元政策,美元自此進入了貶值周期,泛濫的流動性成為商品牛市的助推器。2001年以來商品逐漸進入本輪大牛市,初始時間為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并在2004年和2005年得到進一步確認,在2006至2008年左右完成從大牛市初期到中期的轉換,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下出現中斷,但在各國政府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實施后,2009年起商品開始強勁反彈,一直至今。 事實上,判斷大宗商品的前景,首先要判斷支撐其走牛的根本因素。 如果是單純的獲利回吐,技術調整需要,那么如銀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所言,“屬于短期突發事件”,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通過修復技術指標及時間的推移,商品走勢將逐步回復原有運行軌跡。 如果判定主因為新興經濟體的強勁經濟增長力,盡管部分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但今年來看,其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那么資源類商品的需求應該是長期性的,這可能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帶來支撐。所以,本輪牛市不會輕易結束。不過,牛市的延續并不代表行情就要一直不斷地上漲,政策可能導致商品市場寬幅波動,業內人士認為,短期甚至中期回落調整是2011年商品投資者需主要關注的風險。 而對于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更多的業界專家將美國的貨幣政策看做風向標。因為,在這一輪大宗商品的震蕩中,美元與大宗商品的蹺蹺板效應非常明顯,表面上看,美元的強力反彈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而美元是否進一步走強,還要看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是否持續。 宏源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