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jrj.com.cn/2009/11/20091111063849152.jpg)
迫于移倉成本壓力,指數基金開始調整持倉結構
進入11月以來,各國議息會議接踵而至,美元指數重新走弱,但以原油為首的大宗商品暫時放緩了牛市的行進步伐,并未如預期的那樣再度走出大漲行情。NYMEX原油期貨80美元整數大關暫時告破,LME金屬盡管抗跌,但上漲亦顯乏力,波動幅度趨窄。除黃金表現搶眼外,其他品種乏善可陳。國內商品市場相對疲弱格局延續,持倉和成交量均出現大幅減少,逐步陷入無序的寬幅震蕩中。
宏觀面看,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最新公報稱,“各國將繼續保持經濟刺激措施,直到全球經濟復蘇得到確認”,這確保歐美經濟未來發展具有良好的可持續性。不過美國等發達國家就業市場的惡化、銀行破產頻繁爆發、美國金融系統以及實體經濟脆弱不堪等,均延緩了全球經濟復蘇的進程。總之,宏觀經濟數據依然好壞不一,而大宗商品繼續走牛需要良性、高增長的經濟支撐才能更加踏實。
澳大利亞在過去一個月內兩次加息,而以色列、挪威等國亦先后宣布加息,印度宣布提高準備金率。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經濟的復蘇,將有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將加快收緊流動性的步伐,在利差的作用下,如果美國遲遲不釋放加息的信號,美元將難以改變其疲弱的走勢。客觀上,美元保持弱勢又有利于美國就業、貿易與財政的改善,美元指數再度陷入漲跌兩難的局面。另一方面,供求關系始終是商品價格運行的主線,上半年商品的金融屬性表現的淋漓盡至,臨近年底,大多數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則更多呈現出了季節性特征,此時美元對商品的影響程度也在減弱,這也注定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看上去就比以往有所克制。
資金面看,大宗商品投資熱潮開始減退。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顯示,10月份流入大宗商品市場的新資金為22億美元,為7月份以來最低和2008年11月以來第二低位。在過去的2009年三個季度中,流入大宗商品市場投資產品的資金逐步減少,其中第三季度流入量僅有第一季度的一半。國內來講,由于年底放款既無法為當年貢獻利潤,同時還增加來年的利潤壓力,因此第四季度一般都是銀行放貸的空檔;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發出的“管理通脹預期”的大背景下,中國貨幣政策貨幣可能會以比較微妙的方式進行收縮,商品炒作明顯降溫。
總之,四季度是傳統的投資淡季,忙碌了一年的大型基金經理們投資風格在此刻大多轉向保守。目前市場就通脹、需求和庫存數據的解讀存在一定分歧,很多商品盡管消費需求恢復很快,但是產能過高或者供給充足限制其上漲的幅度,例如鋼材、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