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難撼國內黃金牛市 金價上漲趨勢難改 |
發布日期:10-09-29 08:47:3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 |
受美元疲弱和歐洲銀行業問題不斷等諸多因素的提振,近幾日國際金價突破了130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上海期金1012在節后第一個交易日即在外盤引領下站上了280元/克,周二雖有回調但仍處于高位。但面對1300美元的金價,投資者的心態開始出現波瀾,部分多單持有者的獲利了結意愿增強,而看空者進場的沖動也在積聚。在人民幣匯率問題成為中美兩國政府爭論熱點的情況下,人民幣幣值變動對國內金價的影響也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關注。 美國政府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向中國施壓來迫使人民幣升值,使得市場對于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非常強烈,那么人民幣升值到底對國內金價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雖然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而且近幾年消費和投資需求的增速也遠超其他國家,但由于中國目前依然沒有黃金的定價權,所以人民幣升值對國內金價的實際影響應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即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以及國際金價上漲的幅度。從理論上來說,在國際金價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意味著購買力增強,會對國內金價形成的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高于國際金價上漲的幅度,那么將會導致國內金價的下跌,反之,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幅度低于國際金價上漲的幅度,那么國內金價仍會上漲,只是上漲的幅度會小于國際金價。 結合目前各方面因素看,人民幣升值會對國內金價形成一定程度的壓制作用,但未能壓制住黃金上漲的勢頭,因為從通脹預期、弱勢美元以及消費旺季來臨等因素看,黃金價格長期上漲的動力依然比較堅實。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強化了人們的通脹預期,這是支撐金價走高的主要因素,雖然歐美等經濟體的通脹目前仍維持在較低水平。原油價格相對于2008年時的近150美元而言現在仍顯得較低,但是銅等部分大宗商品的價格已經接近了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棉花價格也在不斷創出新高。而中國內地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全球通脹的影響力不應再被忽視,國內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價格上漲對物價水平上漲的推動作用是具有全局性的,并將會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而向外擴散。而經濟危機中凱恩斯主義再次成為全球各國制定經濟政策的指導原則,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遏制經濟下滑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其后遺癥——通脹也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而顯現。危機中全球投放的大量流動性,由于經濟復蘇進程中仍困難重重,并未充分回收,只有歐洲一些國家迫于主權債務危機而實施了財政緊縮政策。流動性投放引發紙幣貶值,進而表現為通脹水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