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因素交織 美元完全轉強尚難 |
發布日期:09-11-04 08:44:0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 |
10月29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美國第三季度GDP的初值。數據顯示,該季度GDP年化的季率增長3.5%,是連續4個季度下跌后的首次增長。該數據表明美國經濟已經結束衰退,正式進入復蘇。此舉也預示著自經濟危機爆發以來,美元已經走過了危機階段和后危機階段,正式進入復蘇初期階段。 在危機階段,由于資金“去杠桿化”和避險情緒的影響,美元大幅度走強。但是在后危機階段,由于經濟不再惡化,各國金融市場紛紛反彈,資金風險偏好再來,導致美元走勢出現連續下跌。不過,隨著美國GDP增長已經由負轉正,經濟進入復蘇的初期階段,美元面臨的環境出現新情況,走勢也將與過去不同。 目前影響美元走勢的因素主要有兩項:升息預期和風險偏好。在經濟初步復蘇的環境里,這兩項因素作用力方向相反,力度暫時抵消,因此美元中期內再難出現大漲或者大跌的情況。 從升息預期來說,美元處境不再繼續惡化,前途逐漸顯露一絲亮色。由于美國在后危機時期,帶領全球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致使美元面臨的利率前景極端負面,這也成為推動美元在后危機階段連續下跌的重要原因。目前美國經濟已經開始復蘇,美元的利率前景可望有所改善,但是離啟動加息周期還比較遙遠。特別是美國的失業情況仍然非常嚴重,所以在2010年的中期之前,預期美聯儲仍然會維持目前的低利率水準不變。 盡管如此,但美國經濟畢竟已經開始復蘇,為了適當的控制通貨膨脹隱憂,美聯儲會逐漸收回市場上的一些流動性,所以美元的利率前景在逐漸的、輕微的改善。11月4日美國聯儲蓄將召開議息例會,預期會議后的聲明將比以前樂觀,但樂觀的程度可能有限,這也決定其對美元的利好作用也相對有限。 從風險偏好來說,美國經濟復蘇以后,風險偏好總體上會占優,因此在復蘇的初期階段,對美元會比較不利。目前GDP已經轉正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全球經濟復蘇的局面比較肯定。不過,由于美國和全球的失業率都很高,經濟復蘇局面的取得更多是由經濟刺激措施所導致的,因此復蘇還不強勁,風險偏好尚不能長期的完全壓倒避險情緒。加上前期各金融市場獲利豐厚,資金有結利的需要。在此情況下,避險情緒也會間斷的主宰外匯市場。 綜合來看,在風險偏好總體占優而避險情緒又偶爾反撲的局面下,美元的弱勢一時還難以改變,但是其間會有一些反彈。更進一步而言,在美國經濟進入復蘇以后,美元會有所喘息,不會出現前期那樣連續大跌的情況,但是還無法徹底轉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