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持續漲樓市價格發燒 抗通脹買房還是買金? |
套房子也能達到這樣的功效呢?答案當然是“No”。買房同樣需要對癥下藥。
首先,對于準退休工薪群體,處于退休前后,住有福利分房時的住房,日常開銷有月薪或退休金,因為擔憂今后醫療或養老等問題需要開支,把一生積蓄捏在手里,看著物價波動,心中恐慌。筆者建議:如果本人目前狀況尚為正常,沒有其他大宗開支需求,根據已有積蓄,可著眼于市中心或本人居住點周圍或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的二手房或售后公房,購置自己負擔得起的房產用于出租,養雞生蛋,在需要醫療或養老集中支出時賣出房產,也是避免積蓄縮水的辦法之一。但是購置時宜考慮選擇市區和便于管理、容易變現的房產,盡量一次性付款不貸款,盡量不選擇區域差的、有糾紛的房產。 人到中年,職業和收入相對穩定的工薪群體,日常開銷綽綽有余,購買如意房產心有余而力不足,觀望、猶豫,理想房產與實際支付能力的差距以及不愿負債的心理導致他們的購房愿望與市場價格的差距越來越大。筆者的建議是:調整預期,根據現有存款,挑選能付清首付的房產,公積金和開銷結余與當月還款額基本匹配,適度借款。一方面等到資金實力雄厚時再置換理想房產,另一方面也可規避購房資金與房產價格五年前差一點,今年差兩點三點,五年后差一截的機會風險,特別是首次購房享受貸款利率打七折的優惠,攤薄了購房成本。這個香餑餑也不是常年可以享用,良機抓住了,就享受到了;錯過了,也許就好景難再了。 或許有人會問:這是否意味著,未來5年,金價漲一倍,房價跌一半?你這樣理解也可以,我只是想說,在未來5年內,你有機會用兩公斤的黃金在上海買一套現價200萬的房子。請注意,不是首付,而是擁有完全產權。 這個判斷牽涉到未來兩個最重要市場的基本預期。一是國際黃金市場,其實它是黃金與美元等紙幣間相互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