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力貴金屬 銀行尋找中間業務新增長點 |
4月21日,現貨金價格觸及每盎司1508美元,現貨銀亦再次刷新31年高點45.9美元。 這已經是金價連續第五個交易日刷新紀錄高位,黃金和白銀價格在過去一個月的漲幅則已經超過5%和20%。伴隨著貴金屬牛市行情的持續,商業銀行的個人貴金屬業務越發火爆,一些銀行今年以來的業務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儼然成為銀行中間業務新的增長點。 不過,在銀行從貴金屬業務中坐收手續費的同時,個人投資者不可忽視其潛在的風險。“很多老百姓都在買黃金或白銀,同時銀行和保險等金融機構在貴金屬的多頭上也投入大量資金,一旦貴金屬走勢逆轉,遭殃的恐怕還是個人投資者。”一位黃金投資機構人士直言。 新的利潤增長點 上海黃金交易所3月黃金代理交易量排行榜顯示,銀行已占據前十名機構中的七席。 銀行貴金屬交易的火爆,從工商銀行近期公布的一組數據中可見一斑。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工行貴金屬業務交易額超過2000億元,交易量超過2萬噸,已接近2010年全年的交易量;一季度末,該行貴金屬業務的客戶數量超過300萬戶,比上年末增加60多萬戶。 實際上,在2010年,工行全年的貴金屬業務交易量就已經達到2.44萬噸,是2009年的近25倍。統計還顯示,去年下半年該行貴金屬業務交易量是去年上半年的15倍。 銀行的貴金屬業務包括實物類、交易類、融資類和理財類,均可為銀行帶來不菲的手續費收入。目前,各家銀行實物金業務的手續費在萬分之十四至二十之間,貴金屬延期品種交易手續費在萬分之十三至十九之間,其中萬分之四點五為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手續費,意味著銀行可凈賺萬分之十至十五的手續費,這成為貴金屬業務主要盈利來源之一。 工行已經搶先一步,將貴金屬業務部進行利潤中心改革,意味著該部門將獨立核算。盡管在2010年年報中尚未單獨列出該部門利潤,但表示貴金屬業務部、金融市場部、資產托管部和票據營業部這四個改革后的利潤中心2010年實現稅前利潤合計達到369.68億元。 農行年報顯示,全年貴金屬代理、自營業務交易量2124 噸(其中黃金交易1167噸,白銀交易957噸),個人實物金銷售及回購13 噸,分別較2009年增長560%和220%;貴金屬業務收入3.03 億元,較2009年增長328%。 中行貴金屬業務增長勢頭亦很猛。年報顯示,2010年該行實現貴金屬銷售收入40.33億元,較2009年的 28.94億元增長近40%。相比之下,建行拓展該業務的步伐略為緩慢,年報顯示2010年該行黃金交易總量達1135.77 噸,同比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