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三換主業 天業股份黃金“畫餅”揭蓋 |
查,對天業股份旗下房地產和擬注入的黃金資產進行了層層詳解,提出諸多質疑。
“如果把資產收購失敗歸結為中介機構盡職調查時對方剛好放假,則不免讓人覺得這個公司以及其聘請的中介機構要么極其不專業,要么就是故意為之找托詞。”滬上某券商投行部門專門從事資產并購的有關負責人士如此向記者解讀。 而如果要究其資產并購失敗的真正原因,或許從其公告中透露的另一個原因會讓人揣測出些許端倪,“本次發行對象擬注入山東天業黃金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所涉及的明加爾金源公司(MinjarGoldPty.Ltd)停產近三年,現雖已實現開工,但實現穩定生產尚需時間。” 天業集團意欲何為? 雖然誰都不愿意片面地認為天業集團2007年重組ST濟百的目的僅僅在于“圈錢”,但變身后的天業股份3年多來的所作所為似乎難逃嫌疑。 2007年5月,時值瀕臨破產退市的*ST濟百終于成功重組而迎來了其新主人——山東天業集團,新主人所帶來的“優質資產”也使得其主營業務成功轉型為斯時市場最為火爆的商業地產,同時*ST濟百也正式更名為天業股份。 天業集團借殼上市后,似乎并沒有在自己的主業上履行做強做大的義務和責任。 借殼當年其主營業務利潤僅達到其承諾利潤的20%,到2008年天業股份在房地產市場火熱的2008年,其全年每股收益才僅僅0.11元,其全年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79.11%。 而到了2009年,其全年每股收益則已經入不敷出,為虧損0.35元。 但另一邊,其資本運作的步伐似乎比其主業的經營更為激進,算上其此次黃金夢的定向增發,其在上市僅僅兩年多時間內,就已經連續擬兩次增發了。 2007年10月12日,就在天業集團借殼成功僅不到5個月之后,其大股東便似乎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增發行為,并于當日公告停牌,稱將進行有關資產的增發,但最終以增發條件不成熟,被有關部門否決。 而后,據天業集團官方網站上掛出的一篇有關天業集團董事長曾昭秦的一篇專訪中,曾昭秦便放出話來說天業集團已經在澳洲買了一個上市公司,可能在2008年,他們將是第一個在澳洲借殼上市的濟南企業,并一再表示澳洲是一個礦資源非常發達的國家。 2009年8月,天業股份便開始了自己此次黃金資產的定向增發運作,最終以失敗告終。 實際上,無論最后黃金資產是否注入,其天業股份的股價在二級市場上也早已一飛沖天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早在2009年8月便發布資產注入公告的天業股份,為何要把中介調查拖延至圣誕節前夕進行,而遲遲等到2010年2月末才發布最終資產注入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