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GDP點亮市場,美國光鮮數據被指或拖累GDP |
周四(10月25日)備受關注的三大經濟數據——英國三季度GDP、美國上周初請失業金、9月耐用品訂單數據均好于預期,給歐美股市帶來一些上漲動能。不過,全球經濟依然低迷之際,似乎任何光鮮的數據背后都存在瑕疵,因此,有機構仍傾向負面解讀這些數據。美國重磅數據主指標強勁,但投行仍強調GDP及就業市場疲軟風險,因此,周五(10月26日)的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初值將更受關注。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周四表示,三季度GDP數據表明英國經濟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不過,奧斯本還是強調了“外患”因素,稱歐元區的疲弱數據反映出英國面臨許多內部和外部挑戰。 部分投行據強勁GDP數據收窄對英國QE規模預期。摩根士丹利認為,英國11月QE的幾率有所降低,因為GDP表現良好。摩根大通則修正預期英國央行11月QE規模從500億英鎊至250億英鎊。巴克萊認為英國央行短期將不會擴大QE規模,此前該行的預測是擴大500億英鎊。 不過,以下四大投行的觀點似乎基本仍較看淡英國經濟前景。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Peter Dixon稱:“我認為(經濟增幅)的約一半受益于奧運會效應。除非能獲知奧運會帶來的提振作用到底如何,否則無法準確判斷出這對整體經濟復蘇所造成的影響。”他說:“我們覺得該數據是個好消息。如果更進一步的看看其它證據,可以看出這和整體經濟緩慢增長的趨勢相符。等到第四季數據出爐,我們就能知道情況到底是怎樣的了。我認為屆時的數據可能會表現為略微正面,恐怕不會特別強勁。鑒于國內存在種種問題,還有歐元區的麻煩,經濟將表現為增長遲緩。”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分析師Richard Barwell稱:“若扣除女王登基紀念日慶典和奧運會對GDP的影響,你會看到明顯的反復效應,這正是當前寫照。所以據此我對這樣的數據毫不意外。大體看是很強勁的數據,但你若將其和上個季度非常疲弱的數據聯系起來看,則平均下來是微弱增長。整體情況實際沒有變化,只是標題數據波動。我們一直預期第二季度產出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