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懸崖”已重挫消費者信心前景 |
年底大限將至,但美國財政談判卻至今仍無起色,這使得業(yè)內專家不無擔憂地指出,近期的各項數據報告所顯示的價日消費支出乏力、消費者信心下降等狀況,連同此后可能出現的增稅及減支一同,將使得內需消費這一貢獻了美國經濟七成以上比重的領域在2013年變得開門不利。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價日消費季中,往年熱銷的傳統禮品如電子設備、服裝、珠寶以及家用品的銷量增幅僅有0.7%,而紅皮書數據顯示,12月份前四周的消費支出與11月份持平,未出現市場人士所估計的0.2%增幅。 誠然,零售銷售不振還受到了颶風“桑迪”后遺癥,以及康涅狄格州槍擊案等突發(fā)事件的影響,但是財政談判遲遲沒有進展,卻確確實實才是制約了消費意愿的主因。雖然,在節(jié)后打折季到來時,零售業(yè)人氣會有所提升,但總體來看,消費者的興致仍不會太高。 此前的數據顯示,咨商會消費信心指數在12月份已經降到了65.1,為自8月份以來最低,而預期指數更是降低到了自2011年1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而咨商會的報告也已經指出,消費者信心狀況不佳的罪魁禍首就是政府及國會領導人之間始終無果的談判狀況。 而當前的類似狀況,此前在2011年8月份時也已有過預演。當時,國會朝野兩黨在最后一刻才在債務上限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但市場信心的受損,卻已無從挽回。當時,金融市場曾出現了巨大的震蕩,而評級機構標普(Standard & Poor’s)也趁勢取消了美國的AAA最高評級。 專家指出,一旦消費者對前景感到迷茫和擔憂,大家就會更多選澤減少消費并捂緊錢袋。事實上,汽車及大件消費品銷售在12月份表現疲軟,早已是在預料之中。而目前的消息面狀況也似乎暗示,在新年到來之前達成全面財政協議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而即使協議能夠達成,消費者信心所受的損失也已無法挽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