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黃金加工商開始撤離

        上海證券報 14-09-25 09:05:29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國際黃金價格再度迫近前期調整低點,“中國大媽”已經沒有了去年搶金時的激情。曾經因為“大媽搶金”而迅速膨脹的黃金產業也遭遇了寒冬,部分小規模黃金加工商已經開始撤離市場。

          凋敝的黃金加工基地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國際黃金價格從最高的1920美元每盎司,跌到現在1200多美元,整個黃金飾品產業已經感受到了利潤壓縮的痛苦。”上海一位大型黃金飾品上市公司的投資部負責人葉先生說。

          作為國內最大的黃金加工基地和珠寶交易批發中心,水貝同樣未能幸免。

          “去年大媽搶金潮過后的首個春節,水貝的一批黃金加工廠就倒閉了。”提起行業蕭瑟景象,葉先生感觸頗深。

          在深圳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由于資金薄弱、技術積累不足,很多加工商原本就難以為繼,黃金價格的下跌更讓他們舉步維艱。

          “以前,黃金每克的加工費2塊多錢,現在只有7毛左右了。”在深圳擁有一家中型黃金加工廠的胡總,參展深圳珠寶展期間臉上難露笑容,眉頭常常緊鎖。

          “確實是這樣,主要是一些小規模黃金加工商倒閉了。”許先生是水貝一家規模排在前幾位的黃金加工廠家的銷售總監。

          “去年搶金潮時,新增了很多加工企業,當時看到錢特別好掙,就有很多人說也要去搞個工廠。”許先生告訴記者。

          “去年,我們公司在深圳每個大型加工廠都派駐了專員,工廠產多少我們就買多少。”一家大型黃金珠寶集團內部人士回憶。

          可惜,“中國大媽”未能保持持久的購買熱情,黃金價格低位徘徊逐漸消磨了市場的信心,一批新開的小工廠就挺不住了。“更大的壓力來自于銷售。”許先生說,“最怕的行情是黃金的陰跌,每天跌幾毛,老百姓買漲不買跌,那就完了。”

          “黃金十年”即將終結

          在黃金價格持續低迷之際,我國黃金加工產業也遭遇了行業寒冬。

          翻開老鳳祥、豫園商城、潮宏基等黃金飾品類上市公司的年報,便不難發現,黃金產業鏈上的企業盈利能力所受影響更為嚴重。2011年,老鳳祥的凈利潤增速為83%,次年降至17%,今年上半年為7.8%;豫園商城2011年凈利潤增速為27%,次年滑落至13%,今年上半年為負增長37%;潮宏基也由 2011年的46%增速降至次年的-13.75%,今年上半年為20%。

          “我們當前都是靠走量,就是通過薄利多銷,以量取勝。”許先生說,現在要進行轉型,“也就是要突破,找文化概念、題材概念,提升整體毛利率。”

          在深耕黃金產業鏈的同時,不少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更有潛力的鑲嵌類產品和彩色寶石類產品。據介紹,目前彩寶的加工毛利率達到20%以上,要高出黃金加工的一倍以上。葉先生說,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消費的風格已經開始在切換,比如K金的銷售近半年來一下子就起來了。

          某券商投行部穆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不少PE資本看中了彩寶行業的未來爆發性增長空間,并已經進行了相應布局。比如深創投等PE目前的投資戰略中,該行業已經占據重要一塊。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