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稍加“喘息”再攀新高 |
歐洲債務問題以及中東、北非的政局動蕩促使投資者涌向貴金屬資產尋求避險。國際黃金、白銀價格在投資者的追捧下連續創出歷史新高。分析人士認為,目前貴金屬已取代美元成為投資者保值的首選,金市未來仍可看好。 周二晚間倫敦現貨金價收于1456.47美元/盎司,一舉突破此前1444.7美元/盎司的歷史最高位。昨日倫敦黃金一鼓作氣繼續沖高,將國際金價的歷史最高紀錄刷新至1460.55美元/盎司。同時,倫敦白銀價格升至39.5美元/盎司,再次創出31年以來的新高。 昨日是我國清明節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國內金、銀價格在外盤市場的帶動下出現補漲行情,并雙雙創出歷史新高。上海黃金交易所(以下簡稱“金交所”)各黃金交易品種漲幅均在1%以上,黃金Au9995、Au9999盤中最高價306.55元/克,而此前,金交所黃金現貨價格從未超過306.00元/克。白銀漲勢更是驚人,Ag(T+D)盤中最高觸及8328元/千克,最后收于8317元/千克,較上一交易日上漲4.33%,站上8000元大關。 事實上,今年以來,黃金的漲勢并非一帆風順,1月3日倫敦現貨金開于1420美元/盎司一線,隨后便一路下挫,最低曾跌至1308美元/盎司,創四個月最低價。然而,中東及北非政局不穩、日本地震,以及歐洲債務問題等不明朗因素令金價走勢在隨后的兩個月出現逆轉。自1月底以來,國際金價漲幅超過10%。 銀率網黃金分析師馬貴軍認為,金價短期暴漲主要受到兩方面因素的推動:一是國際避險情緒的上升;二是美元的再度走低。他表示,葡萄牙近日連續遭遇多家機構調降評級,市場對歐債危機的擔憂情緒有所升溫。而美聯儲寬松政策也讓市場對美元的中長期走勢信心不足。因此,當前避險資金已經逐漸從美元轉向黃金及大宗商品市場。預計后市金價將持續走出強勢上漲行情。 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寧則指出,災后重建將引發對原油及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形成通脹隱憂,進而會提高黃金對沖通脹風險的魅力,因此黃金后市仍將以震蕩上揚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