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不會長久“失意” |
發布日期:11-11-28 08:42:0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期貨日報 作者:程小勇 |
黃金不會因一時的低迷而轉勢,逢低做多仍是最佳策略 11月,在歐債危機的蔓延之勢下,黃金并未有良好表現,國際金價反彈至1800美元上方后卻后勁不足。從黃金與其他相關資產的關系可以看出,黃金表現遜色不是因為避險需求消失,而是資金長期性投資避險配置與中短期平倉彌補債務減記損失所導致的失衡,基于以下幾個長期性利好,黃金在未來不會“沉淪”,只是沖擊新高的時間被推后了而已。 黃金長短期配置調整 本月債務危機蔓延至核心國家,金融機構流動性危機一觸即發,歐美金融機構和對沖基金等,對黃金配置長短期進行了再平衡調整。 首先,債務危機進入第二階段,最受沖擊的是持有大量希臘債券的歐美銀行業者,他們會拋售金融資產收回流動性。統計發現,2008年金融危機后,虛擬經濟活動迅速恢復,歐洲和美國銀行業杠桿比例還保持在2.3倍和1.2倍以上,西方金融機構大規模持有金融虛擬產品,黃金投資首屈一指,而在2011年,被西方國家輕視的債務危機釀成大禍,這時候銀行等金融機構因資本充足率不足和巨額的“債務減記”損失,去杠桿化削減金融產品頭寸成為其自救的唯一方法。 其次,部分對沖基金也因股市和其他金融市場虧損,需要通過黃金獲利平倉來實現整個投資組合的盈虧平衡。根據美國SEC的報告,今年第三季度,鮑爾森基金對黃金SPDR持倉量從3150萬股降至2030萬股。 然而,黃金持倉變動不過是長短期資金配置再平衡的過程,實際上在黃金價格下跌之際,多數對沖基金和其他機構都在大規模增持黃金頭寸。目前,包括David Einhorn在內的很多大型基金都已經開始購入實物黃金,這樣就不需要向美國的交易監管機構報備,而持有實物黃金更能讓機構在金融危機時保持信心。 新興經濟體大幅增加頭寸 通過觀察各國央行的持倉發現,西方國家特別是歐元區央行在減持貨拋售黃金,而新興經濟體卻大幅增持黃金,這實際上也是黃金區域持倉再平衡的過程,新興經濟體對黃金增加的購買力將彌補發達經濟體削減的黃金頭寸。IMF關于央行黃金持倉變動的報告顯示,德國目前的黃金儲備為1.0919億盎司,德國自2010年12月以來首次減持黃金儲備;俄羅斯提高黃金儲備62.7萬盎司,至2800萬盎司;白俄羅斯提高黃金儲備3.2萬盎司,至103萬盎司;哥倫比亞提高黃金儲備3.8萬盎司,至33.3萬盎司;墨西哥提高黃金儲備2.9萬盎司。 避風港作用未變 今年以來,黃金以及美元的價格都在上揚,這不僅表明二者都作為避險資產而被市場看好,更暗示了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