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天然不是貨幣 但貨幣天然是金銀 |
周三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大幅走低,領跌品種為原油暴跌5%,貴金屬黃金暴跌4%,銅等基本金屬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挫。同時貨幣市場歐元擊穿1.3000,持續下跌,雖然之前市場看空歐元者較多,但是在時間上如此短時間內歐元的連續大幅下挫還是超出市場的預期。貴金屬白銀也下跌擊穿30.000整數大關。所有資產中,唯有美元出現上漲表現最搶眼。市場不乏看空大宗商品者,叫嚷全球資金回流美元者,大放厥詞,讓投資者人心惶惶。 大宗商品真的要步入長期下降通道了嗎?是多頭應該撤離這類市場,空頭大舉做空這類市場的投資品種的時機了嗎?投資永遠都是少數人清醒,大部分人從眾跟風,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有必要多角度來理解市場! 過去十年全球的資金出現大挪移,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因為全球性的貿易分工,和更加自由的貿易環境,F在是否是資金大舉撤出新興經濟體的時候?應該說資金從新興市場的流出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明顯,主要是一些短期逐利資金回流,長期資金還在不斷地開足馬力埋頭苦干。很簡單,短期逐利性資本的目的就是不斷地在全球尋找價值洼地,賺完之后就迅速地了結獲利尋找下一個機會。當前,因為當前的美國經濟恢復是相對其他國家較好的,這種較好不是說本身真的好,而是參照標準不好或者特別不好,出現了部分資金回流美國的跡象,進而推動美元有走強的市場預期。全球性的資金大挪移根本是全球性的工業分工格局決定的,而不是高流動性的資本走位,所以說不要為類似對沖基金的市場轉向而迷糊了市場的本質特征。 新興經濟體在過去十年到三十年積累了大量的外匯盈余,這些資金足夠新興經濟體再出現持續十年以上的高增長,一方面是有盈余的資本。另外一方面是技術差距使得需求始終存在。同時,我們看到,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的產業,不存在再度從發展中國家轉移回發達國家的大趨勢,而是在發展中國家本地化生根發芽,一方面是因為這類的產業產業總量再不斷地增加,另外一方面是說就算是相當于一個移動車廂,留在發展中國也是必然的選擇。當然各個發展中國的社會和法律環境不一樣,導致相關的產業的考慮不一樣,但是總體上趨勢依然是如此的,沒有根本改變。這些長期的固定資產和金融類投資才是全球貿易的根本,全球資金的根本,而不是流動性較高的金融資本。因為從經濟規律看,貿易保護主義并不符合經濟規律,經濟規律的本質是提高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降低成本,特別是最求利潤的最大化。 以中國為例,西方國家美國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