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積累黃金已超3千噸 |
的。所以發展中國的黃金市場,將中國的黃金市場向世界釋放出影響力,其中暗含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把人民幣的作用帶進來。”
在“第七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當前黃金市場未來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金融機構的參與,而這些金融機構的監管主體──一行三會都應當對黃金市場的發展負有監管責任。 黃金開采“急功近利”?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俄羅斯央行在今年第一季度增加了26噸的黃金儲備;菲律賓增加了10噸的黃金儲備。國際市場猜測中國也在“悄悄的大量購入黃金”。而這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一些國際炒家唱多黃金市場的重要理由。 但在去年年末和今年3月份,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易綱分別發表言論,對高位金價發出了警告,并表示了在增持黃金問題上的謹慎。 這讓很多國際炒家有點摸不到頭腦,《福布斯》雜志也以此評論中國對購進黃金的態度“令人捉摸不透”。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央行作出這樣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增持黃金作為戰略層面東西一定是做了不說,說了不做。黃金是重要的全球性資源,關系到國家資源安全、金融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必須進行統籌考慮。”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也表示:“在央行是否應該增持黃金,何時增持黃金的問題上,沒有必要公開說,也不應該跟隨國際風聲陷入被動。” 在譚雅玲看來,相比國際黃金市場對中國黃金戰略的影響,當前更棘手的問題是中國國內黃金資源的安全。
譚雅玲認為,在這些“第一”的背后恰恰是國家的黃金戰略缺乏綜合規劃,各地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急功近利”地尋找金礦大肆開采,而這種“吃老祖宗飯”的做法長期來看是無法維系的。 據中國黃金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開采黃金的縣市一級區域達到500多個,成為重要的財政來源。但與此同時,包括產業集中度很低等一系列問題也暴露出來,以2009年我國生產黃金近314噸為例,是由800家礦企創造,平均每家不足0.4噸。 張炳南認為,在央行的長期黃金規劃中,應該從全產業鏈的角度來考慮黃金的發展,應該鼓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干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