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礦遭兩外企“圍城”已成埃爾拉多“囊中之物” |
兩外企上演中國金礦“圍城”:澳華欲退,埃爾拉多欲進 在中國經營出色的外資黃金公司澳華黃金有限公司(01862.HK,下稱“澳華黃金”)被加拿大的黃金企業Eldorado Gold Corp. (下稱“埃爾拉多”)收購,旗下巨大的中國黃金開采資源也因此成為埃爾拉多黃金的“囊中之物”。不過,目前中國對外資黃金業逐漸收緊的趨勢,也許會讓這一收購變得尷尬,而外資借道收購拓展中國市場的策略亦值得警惕。 昨天,澳華黃金宣布,雙方已完成了與合并交易相關的盡職調查,預計澳華黃金的股東能夠在11月底前進行投票表決,整個交易預期在12月初完成。收購完成后,新公司市值約64億加元(約合人民幣400億元),現有埃爾拉多股東將持有新公司約75%股權,澳華黃金股東持股25%。 澳華黃金退出 對于將股權出售給埃爾拉多,澳華黃金首席執行官杰克·科林(Jake Klein)表示,現在澳華黃金重點都在中國,如果不考慮多樣化發展,公司很難繼續向中級黃金生產商發展。而埃爾拉多在希臘、土耳其和南美的業務能幫助澳華黃金將業務擴大到中國以外。 事實上,早在2007年10月,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出臺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明確限制外商投資勘探開發我國黃金等貴重金屬項目,澳化黃金選擇在此時退出中國市場,與政策收緊不無關系。 但收購方埃爾拉多仍然執意借此交易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埃爾拉多總裁及首席執行官保羅·賴特(Paul Wright)表示,此次交易可以使埃爾拉多黃金實現成為中國領先黃金生產商的目標。 目前,澳華黃金在中國境內持有貴州錦豐金礦82%的股份,后者是中國第二大金礦,另外還擁有吉林省的白山金礦95%的權益,這兩座金礦都已進入開采階段。此外,澳華黃金還在黑龍江省北部擁有高品位的東龍項目,并在廣西、云南、山東、福建、甘肅、新疆、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擁有多個地質勘探合資項目。 但在政策收緊的背景下,埃爾拉多借助澳華黃金獲得更多中國黃金開采資源的期望,或許會因澳華黃金有國有背景變身純外資企業而落空。 擴張受限 2003年,國家對外資進入國內礦業曾一度持鼓勵態度。澳華黃金等一批外資黃金開采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進入中國的黃金業。根據國土資源部公開的信息,2003年外資對中國地勘業投入達14.5億元,共取得探礦權74宗,采礦權148宗,分別占全國總數的0.9%、0.4%。截至2005年9月,共有118家國外的礦業公司進入中國尋求礦產勘查投資項目。 “雖然到目前對外資勘探還沒有明確而具體的限制,但外資再想拿到勘探后的開采權已經不容易了。”云南省黃金管理局副局長王宜國告訴記者,目前對外資的實際限制主要通過控制《開采黃金礦產批準書》的頒發。除了需要當地國土資源部門頒發的采礦許可證外,還必須拿到工信部頒發的《開采黃金礦產批準書》,否則均按違法生產黃金論處。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澳華黃金已經感到了在中國繼續運營的壓力。去年7月,澳華黃金在與貴州省黔西南州政府經過多輪談判后終于妥協,將繳納每噸黃金1800萬元的稅收,而按照此前其與地方政府簽署的協議,免稅政策本應延續到2010年;今年8月,澳華黃金還曾暫停在吉林省的黃金生產業務, 因為公司在吉林省白山金礦的道路被當地的農民阻斷,他們要求就井下礦排水造成的困擾進行賠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