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等央行大量注入流動性 刺激金價再創新高 |
美聯儲等央行大量注入流動性,引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飛漲,但在眾多上漲的商品中,黃金的“耀眼光環”仍顯得異常奪目,因為從9月中旬以來,黃金價格不斷刷新歷史新高記錄,且黃金牛市持續之長也是其他商品難以比擬的。日前國際金價突破了1400美元/盎司,周二滬金1106合約也再創歷史新高,收盤站在310元/克之上。 弱勢美元和美元貶值對黃金價格的利多影響非常明顯。美元弱勢主要是美元相對于其他國家貨幣而言,可以美元指數為參照指標。而美元貶值則指美元本身的實際購買力。在避險情緒作用下,黃金與美元會出現同向變動格局,但近期美元與黃金的負相關關系有所回歸,近期金價能夠突破1400美元,應該說更多歸功于美元的弱勢。美聯儲于11月3日重啟量化寬松政策,并宣布將通過購買國債的形式向市場注入6000億美元的流動性,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并降低失業率。此舉增加了市場對美元貶值的憂慮,雖然歐債問題重燃可能會刺激美元超跌反彈,但針對美聯儲維持低利率的預期沒有改變前,美元走出強勢的可能性不大。 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強化了通脹預期,也是支撐金價走高的重要因素。中國內地農產品價格上漲對全球通脹的影響力不再被忽視,國內小麥、玉米等農作物價格上漲對物價水平上漲的推動作用具有全局性影響,并將會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而向外擴散。而經濟危機中凱恩斯主義再次成為全球各國制定經濟政策的指導原則,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遏制經濟下滑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作用,但其后遺癥——通脹也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而顯現。當然,美國等經濟體仍在用投放流動性的方法來推高通脹,以解決高失業率問題,這無疑于在一個泡沫破滅或即將破滅時,又要想方設法把它吹起來,以期給人心理上的安慰。在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流動性的大量投放與大宗商品的資源稀缺性疊加在一起,那就只能是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揚,黃金作為對抗通脹的較佳資產必將從中受益。 在紙幣貶值的大趨勢下,全球央行對黃金儲備的需求意愿較以往更強烈。在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為讓自身盡快擺脫困境所采取的放任美元貶值的做法,已經讓全球各國清醒地認識到美元存在的信用風險問題。而近期美聯儲實行二次量化寬松,任由美元貶值的舉動又給人們上了生動一課,發達經濟體紙幣貶值風險正在成為世界經濟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建立在高額主權債務上的一國(或地區)紙幣的違約風險是也隨時可能發生,此時黃金儲備的穩定性和保值優勢更加明顯。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