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暴跌啟示錄:實體經濟不牢 政策退出地動山搖 |
不可理喻的金價暴跌,還是讓我們摒除掉所有的市場聲音,按時序來看看4月都發生了些什么:朝鮮宣布朝韓進入戰時狀態;歐元區失業率刷新記錄;黑田東彥公布超出預期的寬松貨幣政策;美國非農就業遠低于市場預期,德拉吉暗示歐洲央行降息擺上議程;OECD警告斯洛文尼亞面臨嚴重的銀行危機,惠譽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標普和道瓊斯指數創歷史新高,FOMC會議紀要被爆提前泄露,紀要顯示美聯儲曾積極考慮退出QE,WTO下調貿易預測;比特幣暴跌;德拉吉施壓塞浦路斯出售黃金,IMF下調美國增長預測;波士頓發生爆炸案,美國和中國公布的經濟數據均明顯弱于預期;17日,IMF在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2013年全球經濟增速下調0.2個百分點。 可以看到,當前基本面有三個關鍵點:其一,全球經濟增長弱于預期,一度表現搶眼的美國和中國,以及深陷區域危機的歐洲,都承受著較大的增長壓力,經濟基本面的實際狀況不好;其二,美聯儲以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可能有失樂觀,美聯儲退出QE政策,以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穩健趨緊的傾向和對融資渠道的梳理中收緊,可能都將產生令人擔憂的滯后效應;其三,經濟羸弱背景下的政策收緊很可能會變成一個錯誤,并可能成為新危機的誘因,高估值市場在危機跡象顯現時就有調整修復的內在需要。 按時序羅列的事件則顯示:美聯儲的確在前期會議中考慮過退出寬松,但實體經濟最新跡象表明,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牢固,提前獲知前期會議紀要的投行發現了這個可能致命的錯誤,進而唱空黃金,而一旦經濟羸弱被后續數據驗證、政策冒進錯誤被市場逐步感知,對高估值市場的唱空演化為集體做空,也是情有可原。 其實,對金價暴跌尋找解釋并沒有太大意義,但它的寓意卻非常重要:實體經濟有風險,政策退出需謹慎,美國如是,中國如是,世界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