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預期短期內恐消失 黃金避險需求動搖 |
發布日期:10-07-21 08:52:4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 |
在經濟政策轉變的刺激下,金價最終在7月伊始選擇了下跌,同時也釋放了金價高處不勝寒的技術風險。 上周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1%,其中,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為10.3%,較第 一季度明顯放緩。 結合歐洲與美國經濟狀況的窘迫以及人民幣再次升值的大背景,一部分市場人士開始對“二次探底”表示擔 憂。然而溫家寶總理很快便出面穩定軍心:“中國經濟第二季度的發展速度比第一季度有所回落。這除了基數的 因素,主要是主動調控的結果。”言下之意,中國二季度經濟的放緩并非是經濟出現問題,而是中國政府有意而為 之。溫家寶總理再度強調:“下半年,經濟調控的主基調是保持政策穩定……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換言之,“主動調控”仍將繼續。而隨著政策的穩定,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將逐步加深。對于黃金市場來說,中國 的經濟政策又會造成何種影響? 黃金避險需求動搖 歐洲是全球經濟的風暴眼,歐洲的一舉一動對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上周西班牙和希臘相繼發行救命 國債,市場曾預計這兩國國內經濟過于難堪,發行國債可能遭遇有價無市之尷尬,繼而讓市場繼續看空歐洲。但巧 的是中國新一輪的匯率改革令中國必須主動改變外儲結構。上周《金融時報》稱,西班牙不久前發售的60億歐元 債券有三分之二由國際投資者購得。其中亞洲投資人購得14%;而在亞洲所購的份額中,中國占到一半。如果人民 幣政策也是溫家寶總理所說的“需要延續”的政策,那么這股購買歐債的涓涓細流恐怕會發展成一股洪流。 站在中國的角度,“歐豬五國”發行的國債不談物美但至少價廉。而中國也能以較低之成本改革外儲結構。 同時這筆錢也能緩解歐洲的風險,令各市場的定價趨向合理,不僅有利于金融市場的改革同時也有利于經濟的復蘇 ,何樂而不為?而對于黃金來說,支撐金價上升的避險需求也將因此而動搖。 通脹預期短期內恐消失 而中國經濟政策的延續還將影響其他支撐金價的因素。黃金是抵御通脹的最佳利器。當經濟中存在通脹預期 的時候,投資人會拋售手中的貨幣,同時購入黃金這樣的保值品。 自2007年次貸危機以來,全球齊開印鈔機試圖刺激經濟的策略收效甚微。反倒是由于泛濫的流動性引發了歐 洲主權債務危機。因此全球各大經濟體開始反其道而行之——美國通過金融監管法案,未來數年美國金融市場的 “去杠桿化”都將繼續;歐洲各國也開始實行財政支出縮減計劃;同時中國也因為各種調控政策放緩了增長。且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