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關于黃金的勁爆消息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神經。人們為這輪黃金大牛市歡呼的同時,中國黃金市場的“短板”也日益清晰地暴露。
國際金價的“影子”
2008年,黃金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此后,許多境內黃金投資者,都養成了看著外盤做內盤的習慣。因為,上海黃金期貨的價格幾乎完全跟著COMEX(紐約商品交易所)走,可以說是紐約金價的“影子”。
從交易時間上看,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開盤時間,在紐約市場開盤之后,滬金(286,2.51,0.89%)開盤價主要由紐約期金的開盤價決定;紐約市場收盤后,其電子盤繼續,滬金收盤價又追隨電子盤的波動。大陸期貨的研究表明:上海期金價格波動與國內黃金供需變動的關系不大,主要是受外盤的影響。上海期金與紐約期金開盤價同漲同跌,存在極大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常高于0.94。
期貨是紐約金價的“影子”,國內黃金現貨則是倫敦金價的“影子”。倫敦黃金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現貨黃金交易市場,其每天的金價都深刻影響著世界黃金現貨的價格。LBMA(倫敦金銀市場協會)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8月,倫敦黃金市場日均凈交易量為1700萬盎司(約529噸),這還僅僅只是實際所有權發生轉變的那部分交易量。而上半年我國黃金累計成交約3742噸,日均交易量只有20噸左右,難望倫敦市場之項背。
紐約和倫敦——全球金價“唯其馬首是瞻”。無論從成交量、流動性還是交易活躍程度來看,中國市場和它們的差距都明顯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