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中國市場也迎來了黃金需求的高峰。
自2013年以來,中國大媽就成了黃金市場的一大影響因素。過去五年中國人所購買的金條、金幣和金飾占全球總量的五分之一。
然而,即使中國的實物黃金需求如此之大,其對黃金市場的影響卻沒有應有的地位。其中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黃金生產國,并不出口黃金。
2014年中國的黃金礦產觸及歷史新高。
中國的黃金市場有很多謎團,由于目前香港不再是中國大陸唯一的黃金進口途徑,中國大陸的實際黃金進口量變得更為撲朔迷離。
BullionVault的研究主管Adrian Ash指出,中國的黃金礦產和進口量比實際的臨時需求要搞三分之二。這其中的差距可能是由于中國的銀行和投資基金在買入并且持有黃金。畢竟市場對中國央行實際的黃金儲備量有很大疑問。
不過無論如何,中國的黃金需求只是在支撐金價,難以真的為黃金定價。
Ash指出,過去15年以來,中國家庭的黃金需求和國際金價之間幾乎沒有關系,甚至,以每年的季度價格變化來看,反而有負相關的關系。
(綠色為金價走勢變化,紅色為中國需求變化)
從過去兩年來看,2013年金價大跌,中國的金條、金幣和金飾需求大增60%,創下歷史記錄。而2014年,美元計金價只有小幅下跌,而人民幣計金價則有上漲,中國的黃金需求出現了大幅下降。
中國的黃金需求對價格是非常敏感的,因此Ash認為,這些需求只會有逢低買入,而不能為黃金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