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回到2013年4月,黃金價格暴跌,此時段催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全球實物黃金大收購熱潮,尤其是在中國——大媽瘋狂買黃金。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國上海黃金交易所的實物黃金提取量達到2197噸,年比上漲92%。
然而,世界黃金協會(全球權威的黃金行業協會)最初稱,中國消費者的黃金需求在2013年僅為1066噸,批發需求不到1131噸。在中國黃金協會 (CGA)出版的《2013年黃金年鑒》中披露,中國2013年凈進口黃金1524噸,國內開采428噸。如果不計算廢料的話,所有的數額累積起來為 1952噸,加上廢料等,總供應已經超過2000噸。因此,中國市場的黃金消費需求是不可能只有1066噸。
最終,世界黃金協會承認他們最初估計的1066噸的中國黃金需求被嚴重低估了。 2015年2月12日,世界黃金協會通過電子郵件表示: 我們對2013年中國消費者的黃金需求已經從1066噸上調至了1311噸。對之前的低估表示道歉。
而這增加的23%需求已經使得中國成為了當前最大的買家市場,盡管這個數據還是遠離了實際需求,但這23%還是修訂后的數據。但世界黃金協會的官方新聞稿并沒有公開的宣布對這一數據進行修訂,很多主流媒體還沒有修訂這個23%的數據。
2013年中國實際黃金需求已經被悄悄的隱藏了,世界黃金協會有99%的可能性將該數據進行了刻意的隱藏。
在2014年,世界黃金協會再次嚴重低估了中國的黃金需求。中國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提取量為2102噸,但世界黃金協會卻稱中國的消費需求僅為814 噸,出現的差異再次超過1100噸。世界黃金協會的所有參數為什么出現這么大的差異?世界黃金協會的解釋是,中國的黃金市場的數據差距只能彌補15%(也就是說有15%的誤差率)的全球差距。
2014年中國黃金需求的嚴重低估,使得世界各地的黃金協會紛紛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中國強勁的黃金需求上。此前,世界黃金協會認為印度的黃金消費要領先于中國,稱2014年印度的黃金需求為843噸,超過中國的814萬噸。很多媒體也簡單的復制了這些數字,并指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實際上,這是這個時代最大的錯誤認識。
在2014年,中國的黃金進口至少是1250噸,國內開采至少為452噸。而黃金廢料的供應為182噸,加起來的總量應該至少為1884噸。你難道還相信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嗎?
此外,中國很多的消費者,比如中國大媽等消費群體仍然在盡可能的購買更多的黃金,把黃金作為與貨幣同樣地位的積累財富的工具。
你能想象會發生什么?按照全球黃金需求的趨勢,如果世界黃金協會公布2013年中國的黃金需求在2100噸左右,2014年中國的黃金需求為1850噸,那么至少可以這樣說,全球黃金市場的情緒會被嚴重影響。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國的黃金需求。
幸運的是,支持這種觀點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分析師利用上海黃金交易所(SGE)提取量作為中國對黃金的批發需求,而不是利用不夠準確的世界黃金協會(WGC)的數據。 CNC資產管理公司在2014年9月25日在一份簡報中表示:
要了解中國真實的實物黃金需求,投資者應該簡單地看從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庫中的每周提取量。我們在去年5月參觀了上海黃金交易所(SGE),并與該交易所的高級管理人員舉行了會談。在審視了交易所的交易機制后,我們認為,每周提取數字提供了反映中國對黃金批發需求的更準確、更及時的數據。
最近市場觀察(MarketWatch)發表了一篇介紹了SGE提取及其意義的文章。其作者為鄧迪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博士馬丁·穆仁比爾德 (Martin Murenbeeld) ,他在這篇2015年2月的文章中表示:盡管存在著有關中國對黃金的供給和需求的不透明景象,但是一些觀察家,包括我們自己都認為上海黃金交易所( SGE )的交付數據提供了了解中國黃金需求的最佳窗口,透過它或許能洞悉中國黃金需求正在發生的變化。(有一些觀察家已經注意到現在廣為閱讀的有關中國黃金需求的資料并不準確,因為這些數據都顯著低于SGE交貨數據。)
最新的SGE數據顯示,中國農歷新年前后的5天時間里(2月16日、17日,25日、26日、27日)的提取量為38噸。
2015年前兩個月總的SGE提取量超過了410噸,第一季度SGE提取量有可能會達到550噸,或者更多。然而,不要指望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第一季度中國黃金需求量會接近這些數字。(雙刀/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