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動亂”催生的黃金避險能走多遠 |
戰爭恐慌的推動下國際金價從389美元迅速上升到408美元的價位。但在1月17日“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后,戰爭走向已經明朗,所以所謂的“戰爭溢價”迅速消失,倫敦金價在兩個交易日內便下降到380美元。1月24日,聯軍開始實施代號為“沙漠軍刀”的地面攻勢,2月26日伊拉克宣布無條件接受安理會678號決議,從科威特撤出其軍隊。在海灣緊張局勢基本得到解決的情況下,金價很快回歸到360美元左右的正常水平。 2001年 阿富汗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10月7日起對阿富汗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同時標志世界反恐戰爭的開始。與阿富汗作戰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以及英國、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北約國家,哈薩克斯坦、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為美軍提供了后勤支援并在戰后派遣軍隊駐扎阿富汗(駐阿韓軍在2007年發生韓國人質被綁架事件后撤離阿富汗)。 由于蘇聯曾經在此地失敗,所以美國入侵阿富汗使得國際擔心美國可能遭遇極大挫折,金價出現了短暫的小幅上漲。不過阿富汗政權表現得不堪一擊,金價隨之迎來大幅度的下跌。這里要強調一下的是,9-11事件當日金價暴漲,很多人仍記憶猶新,這是反映美國霸權遭到嚴重威脅。但更多人遺忘的是美國入侵阿富汗后金價的長足下跌,這里不要混淆。 2003年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戰爭又稱美伊戰爭,是美國因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疑似)而發動的全面戰爭,共有4國參與作戰,有評論認為其可視為第二次海灣戰爭,但具體分析可發現其不可稱為“海灣二戰”。而最后美國尚未發現傳說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2010年8月3日,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BarackObama)表示,8月底美國部隊在伊拉克的作戰行動將如約結束。駐伊美軍8月31日結束作戰任務。美國從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戰斗部隊,歷經7年零5個月。 黃金走勢:開戰前13天,黃金從358.7美元/盎司的價格啟動跌幅,3月20日伊拉克戰爭開始當日黃金繼續下跌,到3月24日跌倒低點325.5美元/盎司,之后重拾漲勢。累計下跌33.2美元,跌幅9.26%。 從以上的實例來看突發性的戰爭爆發,因為普遍在人們的預期之外,所以對金價的影響也是爆發性的,金價往往走出快速上漲后快速下跌的走勢,如伊拉克突然入侵科威特,金價就表現為短時間內大幅飆升。而類似于目前敘利亞動亂這種意境被人們預期的的戰爭,在戰爭之前市場避險情緒意境推升金價走預期,戰爭溢價已在價格上漲中體現出來,而實際上戰爭的爆發對金價促漲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