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進入“質的提升”階段 |
管理體系更趨完善,機構投資者隊伍穩步擴大,期貨公司實力與經營水平不斷提高,鉛、焦炭、甲醇等期貨交易新品種以及期貨投資資訊、境外代理等創新業務啟動,這些都是我國期貨市場在今年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取得的新發展。 在第七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表示,我國期貨市場正在進入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階段。 制度創新推進產業政策落實 姜洋表示,中國證監會將著力提升期貨市場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把滿足實體經濟需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首要考慮因素;監管政策制定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國民經濟為目標;交易所、期貨業協會要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能力;期貨公司要自覺強化中介能力,做好期貨市場與實體產業的橋梁和紐帶。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楊邁軍表示,交易所今年著力在業務規則的導向作用上下功夫、做文章,通過完善合約規則,促進產品升級、幫助企業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和品牌影響力,促進產業政策和國家標準的落實。 據了解,在新品種研發過程中,上期所致力于通過合約標的的選擇,推動行業技術進步,促進產品優化與升級。如在螺紋鋼的標的選擇上,順應國家節約鋼材用量、鼓勵使用三級螺紋鋼的產業政策,選擇三級鋼作為交割標準品。通過市場的手段,推進了三級鋼的使用,促進了建筑用鋼材的產品升級。 在品牌注冊過程中,上期所嚴格遵照國家產業政策、國家標準以及行業準入標準的原則。一方面,對企業生產規模、工藝流程、內部管理、市場營銷、環保標準等各方面因素進行核實驗證,推動企業完善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在國標、行業準入標準變更時,及時修訂合約及相關實施細則,充分利用市場化的手段促進產業政策和國家標準的落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