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炒銀:“賺錢幾乎沒有” |
隨著藝術品價格的高漲,以藝術品、茶、酒為掛鉤物的金融產品受到熱捧,其實另類信托產品投資業存在風險,不能盲目購入。 在地下白銀的江湖中,水到底有多深?暴漲暴跌的背后,存在怎樣的餡餅與陷阱?那些不為人知的“游戲法則”,如何操縱著一波又一波的投機熱潮?帶著種種疑問,記者深入這個隱秘的產業與產業鏈,一探究竟。 38.70美元/盎司,41.38美元/盎司,44.09美元/盎司,47.85美元/盎司……白銀“瘋”了。 面對山雨欲來的股樓兩市,四處涌動的游資當然不會放過“這輩子最大的投資機會”:精明的溫州商人早已組團,一夜之間狂攬幾百萬元的炒銀故事,在坊間傳得沸沸揚揚;南京一老板豪擲700多萬元買下1噸銀條囤貨;就連有點“小錢”的工薪族、甚至大學生,也義無反顧地加入到炒銀大軍。 銀店告急,銀行貴金屬交易部被踏破了門檻,到處是揮舞的鈔票和晃眼的白銀。接踵而至的是,正當人們神魂顛倒之際,國際銀價持續跳水。虧損、陷阱浮出水面,一場饕餮盛宴看似又將以一種慘淡的方式收場。 而在這些失意人中間,還有一群行走在灰色地帶、求告無門的“地下玩家”…… 隱秘的倫敦銀 探訪從三個字開始倫敦銀。在追尋白銀炒作這個主題的過程中,一位投資者不經意地說道,“前一段銀價暴漲暴跌,真正欲哭無淚的,是那些參與倫敦銀投資的地下炒銀者。”談及地下炒銀的兇猛,“那些玩倫敦銀的,上趟廁所就能爆倉”。 倫敦銀是什么?這迅速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隨著對這個產業的不斷深入,一條隱秘的操作鏈呈現在我們面前。 標準的解釋是,倫敦銀和倫敦金一樣,是一種用美元進行24小時交易的國際金融期貨投資產品,投資者通過買和賣來賺取差價。其最大的特色在于成本低、回報大,交易杠桿1∶50—1∶300不等,甚至更高。 又見杠桿。眾所周知,杠桿的好處自然是可以以小筆資金撬動大筆財富。但一旦行情有波動,血本無歸也是常事。 記者在網上搜索引擎里隨手輸入“倫敦銀”三個關鍵字,出來的結果達20多萬個。各種倫敦銀交易網站令人眼花繚亂,當記者點擊進入后,發現網站設計簡潔而“大氣”,公司背景、交易資料、匯率計算等應有盡有。 然而,在中國香港地區,倫敦銀屬于合法交易。但中國大陸地區承認的合法期貨交易品種,僅限于在上海、鄭州、大連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等。加之外匯管制政策,其余的倫敦銀交易,就顯得頗為灰色。 通過各種投資論壇、QQ交流群,記者漸漸接觸到一個又一個參與地下炒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