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金炒作中國黃金需求 |
投資銀行、投資機構也都對中國需求表示出了樂觀態度,與其說是“看好”,更不如說是“期待”。比如花旗集團近日再次發布了看好中國黃金需求的觀點,認為中國未來的黃金需求增長是“最重要的力量之源”,中國的零售投資需求“尤為強勢”。 法國巴黎銀行近期報告預期,雖然中國經濟放緩對于中產階級的收入構成一定打壓,卻增加了避險資產的需求,今年四季度開始,中國黃金需求仍會不斷上升,延續至2013年,對于國際金價構成一定支持。 據本報記者統計,全球投資機構、投資銀行中,87%樂觀看待2013年黃金市場,而幾乎每一家機構都在近期曾將“中國因素”作為看好金價后市的主要依據。 買金實例:股市不景氣推動買金熱潮 而在中國城市,投資黃金熱潮經久不衰、日益升溫,從普通老百姓到機構投資者,都成了黃金交易的熟客;而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走弱無疑夯實了這個趨勢。老百姓無疑是買金主力。 家住越秀區的方先生50多歲,是亞洲國際大酒店黃金超市的熟客,2011年至今已經先后購買了1.2公斤、價值40多萬元的金條。而據他本人介紹:“我不過是個普通白領,家里的流動資金也就100多萬元。有定期存款到期了,股市又不好,還是買黃金來得踏實,就越買越多了! 而這類家庭投資者、普通白領,在各大百貨公司、黃金投資公司的買金意愿都十分強烈。上周金價走跌,廣州東山百貨大樓當日成交的金條接近200萬元。 而同在越秀區的一家企業本來是家投資咨詢+貿易公司,前幾年經濟高速發展期積累了上千萬元的流動資金;2011年底開始購買了大量實物黃金。幾位股東一致認為:黃金可以避險,抵抗通貨膨脹?上У氖,他們買金“抄”到了半山腰,目前仍處在虧損狀態。但由于實業投資不景氣,公司高層仍將黃金貯藏在銀行里。 專業人士點評: 盲目買金風險大 別被國際機構“忽悠” 但無論是經濟學者,還是企業家,也有很多人對于中國人的瘋狂買金熱深表憂慮。 哎呀呀飾品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國富認為,國際投資機構顯然在有秩序、有目標地推高金價,其中有長線投資的成分,也不能排除陰謀投機的可能性。中國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應謹慎買金,不應完全聽信國際機構的預期。他認為,黃金說白了就是材料最值錢,工藝價值、發行量等因素不值一提。實在要買仍應買金條。 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的楊盛學指出,從2011年9月至今,面對歐債危機與全球經濟動蕩,黃金價格顯示出了與風險資產更為密切的關聯性,而與避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