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黃金T+D走俏:金價寬幅起落 投資門檻雙降 |
隨著金價半年來的寬幅起落,貴金屬T+D業務在國內日益火爆。而日前六部委為力促黃金市場發展而聯合出臺的《關于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更是對黃金市場產生了積極影響。 《意見》出臺后,作為國內最早一批開立貴金屬T+D的金融機構,工商銀行本周率先宣布調整T+D業務的保證金比例和強制平倉標準,以滿足投資者日益旺盛的投資需求。 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隨著國內商業銀行在開展黃金業務領域方面的逐步拓寬和深入,企業和個人客戶將會通過銀行享受到越來越便利、靈活、低成本的黃金服務。 工行投資門檻“雙降”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開設了此項業務的商業銀行有7家。在此次調整之前,工商銀行的保證金門檻相對最高,為20%;民生銀行的最低,為10.5%;此外業內比較平均的水平為光大銀行為15%,興業銀行為12%。 保證金高低對于T+D業務中投資者的資金利用率有著很大的影響。假設以金價270元/克計算,交易一手(1000克)全額黃金T+D合約需要27萬元,而利用保證金模式,比如保證金比例為20%,投資者就需要投入54000元,而在民生銀行則只需28350元,顯然后者的資金利用率更高。 工商銀行于日前調整了該項業務的保證金比例和強制平倉標準,按照最新的交易規則,工行貴金屬T+D業務的保證金門檻從20%下降至15%,強制平倉標準從15%下降至14%。其余多家銀行雖暫無松動意愿,但本身較低的門檻對個人投資者仍具有一定吸引力。 據工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保證金門檻和強制平倉標準的雙降為黃金投資者提供了更廣大的資金駕馭空間。對風險偏好大的投資者而言,能夠獲得更高的杠桿倍數;對風險偏好較謹慎者而言,也能夠適當降低預備資金的比率,盤活資金。 由于T+D業務“多空雙向”機制的存在,使得投資者在發現行情轉換時,能夠立即進行反向的操作,使原來的虧損空間成為新的利潤空間。此外,由于工行采取的是每日收盤后一次性確認保證金充足率的交易制度,使得投資者不必每時每刻都要保證14%以上的充足率,投資者可擁有充分籌集資金、安排倉位的時間。相比其他銀行“盤中確認”的交易規則,這樣的平臺設計讓投資者更容易維持手頭資金的穩定性。 T+D交易量上漲,期貨成交下滑 事實上,貴金屬T+D交易的火爆從今年年初就開始顯現出來,投資者可以參與的渠道日漸豐富。比如目前,包括中國黃金投資網在內的許多黃金投資平臺,都可以提供多家銀行的T+D業務開戶預約。除此之外,黃金的走勢還帶動了投資者對于其他貴金屬T+D投資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