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眾多是我們這個國家的特色,也因之衍生出了獨特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政治部署。這不僅是為了促進少數民族的融合發展,更是在基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戰略價值等之上,而實行的偉大政治實踐。
廣西壯族自治區就是該項政治實踐的成功范例。廣西地處祖國南部,南臨北部灣,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南與越南毗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自治區的成立不僅使得廣西本身的經濟發展有了質的飛躍,也使得它與周邊的合作關系更加緊密。
為了彰顯自治區成立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時銘記自治區成立50周年這一重要歷史事件,中國人民銀行于2008年12月6日發行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一枚1盎司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是廣西壯族的特色銅鼓。鼓面刻有瑰麗多姿的花紋,精美生動,豐富多彩,凝聚了古代壯族人民的聰明智慧。在壯族發展的廣闊歷史長河中,銅鼓多用于祭神或節日喜慶活動,也是振奮士兵的重要器具。幣面中,銅鼓鼓面的中間圖案是放射形狀的太陽花紋,寄寓著壯族人對光明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無限激情。
該枚紀念幣的背面圖案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會址:“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建筑配以裝飾線面及和平鴿組合設計,并刊“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壯文、漢文及面額。幣面上,氣勢磅礴、銀裝素裹的建筑樓正屹然挺立,生動再現了廣西會址原景的巍峨氣勢。它依山而建,根據地勢巧妙成形,逐層升高,其整體造型在紀念幣上一覽無余。建筑的穹頂是以會址所在地南寧的市花——朱瑾為原型而構筑的,它落落盛開,高高聳立,碩大無比,清麗綻放。12朵清晰可辨的花瓣也有著深刻的寓意,寄托著廣西12個少數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的真摯愿望。花瓣周圍,隨風飛舞的彩帶布于其間,營造出歡樂向上、熱烈歡慶的熾熱氛圍。
穹頂之下的基層建筑也雕刻得十分精細,門樓清晰可見,布局規整嚴密,體現出廣西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會址”的責任擔當和不懈努力。“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中國根據廣西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前景做出的成功的戰略部署,它以“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通過綜合展覽會的的特殊形式,充分展示自由貿易區經濟發展的成果,從而促進本地區的普遍繁榮,更為走向國際添磚加瓦。
幣面上飛翔的簡化和平鴿形象,也以生動的形式向我們傳達了和平發展的未來愿景,也由衷地體現出廣西在促進對外交流中積極友好的態度和努力協作的工作實踐。這是廣西為中國——東盟合作做出的重大貢獻,也是為我國走向國際舞臺做出的巨大努力。
少數民族不僅是我們華夏民族中獨特的一脈,更是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通過多面舞臺的構建,它的特色文化可以走向國際舞臺,成為不容小覷的文化力量;它的經濟觸須可以多面拓展,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帶動本地的經濟發展。這枚1盎司銀幣向我們展示的,正是少數民族在經濟發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