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每個國家都重視的一項事宜,中國也不例外。從閉關鎖國到開始逐步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中國的外交路更像是一條曲線。其中,英國與瑞典都較早的與中國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系,而法國也在1964年與中國建立外交。中法雙方自建交后秉承理解溝通,平等互惠的原則,使得兩國關系一直和諧、穩定的發展。2014年的1月27日是雙方建交的50周年,為了慶祝這一外交成果,也為了表達對于兩國未來美好前景的展望。中國人民銀行于2014年3月20日發行了中國—法國建交5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1/4盎司金幣工藝精巧,匠心獨具,不論從美學角度亦或是收藏價值來看,都是上品。金幣正面圖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有國名和年號。背面是太和殿與牡丹花,對應盧浮宮與鳶尾花的圖案。這兩種事物的選擇大有深意,緣于建筑與花卉是最能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與魅力的理念。建筑是藝術中集大成的代表,包括繪畫,雕刻,布局,設計等等。通過歷史的沉淀,可以將一個國家在歷史長河中經歷的風風雨雨直觀地展示出來。而花卉,是自然對于人類的饋贈,承載著人類對于美好的追求。花卉不僅代表著各有千秋的美,同時一個民族對于花卉的偏好,往往體現了民族的精神與氣質。
該枚1/4盎司金幣的背面為北京故宮太和殿、牡丹花造型和巴黎盧浮宮、鳶尾花造型對應設計。太和殿作為中國古代皇家建筑,有東方三大殿之譽,在古代用以舉行皇家祭祀,婚禮,冊封等儀式。以印刻形式被濃縮于金幣背面的太和殿圖案,雖小,卻不失精致。廊坊、飛檐、琉瓦無一不有。雖只是一層浮雕,卻也不失太和殿本身的磅礴氣勢。之于牡丹花,它一直被不少人視為中國的國花,雖官方無明確定論過,但由民間對于牡丹的喜愛與重視,也足以見得牡丹在中國花卉中的地位。牡丹花一直有著興盛,富貴,圓滿等美好的寓意。在金幣背面雕刻的牡丹花,簇擁在太和殿之下,仿佛一股祥瑞、富貴之氣烘托著太和殿。太和殿與牡丹花的搭配,是中國對于中法兩國關系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的一種美好祈盼。
與太和殿,牡丹花對應,并交相輝映的是盧浮宮與鳶尾花,它們也是法國文化的代表。盧浮宮位于巴黎塞納河北面,原是法國的王宮,其中居住過的王室成員不可勝數,經歷的歷史風雨也為后人所唏噓感慨。金幣背面印刻的盧浮宮圖案,厘米見方的大小,以極盡精巧的設計,將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建筑的棱棱角角,勾勒得十分形象、傳神。窗臺石柱,穹頂的外部輪廓無一不精雕細刻。之于鳶尾花,作為法國的國花,它有著和平與光明的寄愿。曾傳說,法國第一任國王在接受洗禮時,上帝就以鳶尾相贈,使得其頗具奇幻色彩。布局在盧浮宮圖案下側的鳶尾花,精細、飽滿的雕刻,以及金屬的質感色澤,讓其圖案更顯得栩栩如生。
該枚金幣以巧妙的安排,讓太和殿與盧浮宮的形象相得益彰,既體現出了西方建筑的顯著風格,又彰顯出了濃郁的東方氣派,恢宏中不失精巧。而花卉與背景的裝飾組合設計,更是毫無縫隙的對接,渾然一體,令這枚中法建交50周年1/4盎司金幣充滿了喜慶、祥和的氛圍,同時也讓我們對中法兩國未來的友好交往滿懷信心。 (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