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作為春節過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有著不一般的意義。它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稱上元節。為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03年12月22日發行了中國民俗——元宵節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該套紀念幣中的1/3盎司金幣,其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與中國民間剪紙造型,并刊國名、年號。國徽在整體圖案的中間偏上方,在國徽的周圍,雕刻的是民間剪紙造型,中間是一對金童玉女頭頂花燈,走上前方,象征著國泰民安。國徽的兩邊是兩條胖乎乎的魚,樣子俏皮可愛,惟妙惟肖;兩條魚的下方,便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之物——龍,只見它的身體彎曲,呈現出翻云覆雨之勢,顯得十分靈活敏捷。
設計師采用傳統剪紙的對稱造型,圍繞在國徽周圍,一是體現了國泰民安的生活和對祖國的擁護;二是通過對稱的方式,還原了民間傳統剪紙的制作工藝,使之更貼近百姓生活;三是這些輔助元素提升了幣面的美感。圖案的正上方刊印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正下方是年號“2004”。二者遙相呼應,互相襯托,國名與年號互為整體,顯得莊嚴肅穆,中央配有剪紙造型的映襯,使畫面多了一分靈氣與喜慶。
觀賞金幣的背面,一個活潑的孩童躍然幣上,他頭戴虎頭帽,帽子做工精致,“虎頭”雙耳豎起,雙目圓睜,以紅色為主色,頗為喜興。這個男孩身穿黑色繡花肚兜,黃色繡花包邊的紅色半袖,下面是藍色繡花褲,腳踩紅色棉鞋,手持六角花籃提燈,左右手腕上各戴了一個金色手鏈。他面色圓潤,唇似櫻紅,眉間一點朱紅,一雙清澈的大眼睛正目不轉睛地望向前方。這個提燈的色彩十分鮮艷,每個角都綴有紅色流蘇,燈頂裝飾有五彩鮮花。孩童的身后是一排欄桿,欄桿后面有一座亭子,透過欄桿依稀可以望見亭子的構造。亭子的翹角下掛著一串燈籠,一輪皎潔的圓月在天空高高掛起。孩童將提燈舉得高高的,與明月齊平。腳下刻著紀念幣的面額150元,與正月十五形成了呼應。
正月十五作為春節后的第一個節日,往往是和春節連在一起的。設計者將諸多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恰到好處地提升了年味,又不違和元宵節的節日氣氛。紀念幣正面是國泰民安的祥和和肅穆,背面則多了一份節日的喜慶和歡快。設計師將元宵節闔家團圓的氣氛,用圓月和孩童的笑容呈現,將元宵節的民俗習慣以孩童的穿著和花燈表現出來,這樣的設計和安排,可謂是頗為巧妙和脫俗。
上元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既是民俗的累積,也是文化的傳承。每一個節日里都包含著美麗的傳說、故事,或是對自然的敬畏,或是對親人的思念,或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諸如此類的情感都寄托在每一個節日中散發出來,這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之所在。設計師在這枚金幣上,就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了元宵節所能代表的一切美好愿望。愿這枚元宵節1/3盎司金幣可以在歷史的長河中將上元節的文化和民俗傳承下去,愿祖國繁榮昌盛,愿天下人團圓美滿。(供稿:湖南省金銀閣錢幣有限公司 作者:虞陵輝)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