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象征團圓、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華民族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春節又稱過年,賀新歲,度歲。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傳承我國傳統的賀歲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6年12月22日發行了2017年賀歲銀質紀念幣一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該枚8克銀質紀念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福”字造型,配以民居影壁、雪人、燈籠、中國結等造型組合設計,并刊面額。
銀幣的背面選取了一組極具中國賀歲文化特色和氣息的圖案。銀幣的中間以一個老百姓都喜聞樂見的字——“福”字作為主圖案,不僅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也點明了該紀念幣的主題——“賀歲”。《禮記》有曰:“福者,百順之名也。”也就是說,“福”有順利、諸事如意的含義。亦有《尚書·洪范》曰:“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五福”是多層面的福觀念,以貫穿一生的幸福為目標,講求長壽、富裕、安康、有德行,老年無疾而終,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福者,一切順利,幸運也。福是對一切美好的祝愿,每逢春節,中國人最喜歡把“福”字貼在大門之上。而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個家庭的門面,是一個充滿莊重與恭敬的地方,貼上“福”字,有“迎福”、“接福”、“祝福”之意。
圖案中,影壁的兩側是一幅春聯,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門。這則對聯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期盼,希望以后的日子能壽與天齊、福星高照。在我國,古來就有踩五福的習俗,而五福第一福便是“長壽”,只有長壽了才真正是有福之人。
影壁上方的兩邊掛著一對燈籠,燈籠在我國的春節及喜慶的日子里是不可或缺的裝飾品之一。看到火紅的燈籠,人們不知不覺的心情也會跟著好起來。燈籠又稱彩燈,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 燈籠燃起紅彤彤的光芒,向人們預示著新的一年一定紅紅火火、熱熱鬧鬧的,同時也傳達出一種溫馨而祥和的過年氣氛。
影壁正上方還掛著象征著我國悠久文明和歷史的中國結,精致又大方的中國結,在寒風中飄舞著,上面點點瑩白仿似瑞雪剛停。瑞雪兆豐年,過年里下大雪是上天對大地萬物的恩賜,大雪的冰寒凍死了地里的害蟲,讓來年農田里的作物能長得更好,表達了人們對來年豐收的期望。
影壁的前面,還堆著一個充滿童趣而又憨態十足的雪人。雪人戴著帽子和圍巾,手里還拿著一個風車,遠遠看上去像是誰家玩得忘了回家的孩子,在雪中等候新年的到來。銀幣的右方刊有“丁酉”字樣,這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紀年方式,代表著十二天干地支,六十年一甲子。
2017年賀歲紀念銀幣將對聯、中國結、燈籠等我國傳統的賀歲元素組合在一起,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團圓、祥和、福壽雙全的賀歲畫面。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人們有著許多對來年,對未來的祝福與期盼。而將這枚2017賀歲銀幣放在手中,更能感受新年的氣息,領略到金雞報曉的喜悅。恭祝大家新的一年福氣盈門、闔家歡樂。(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作者:楊星瑩)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