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過次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樓閣高低二百寺,魚龍轟卷萬千波。”此為康有為游普陀山時所寫下的贊美之詩。普陀美,美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其中這三大寺為: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而這三大寺中,要數普濟寺最大,它的地理位置也最佳,面向大海,背依群山。在古時,普濟寺還是皇家寺院,歷史上有多位名人曾拜訪過它,并留下贊詞良句。
為弘揚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國人民銀行于2013年3月29日發行了中國佛教圣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幣3枚,銀幣2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中的2盎司銀幣,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并刊國名 年號,背面圖案正是普陀山最大的寺——普濟禪寺。普濟禪寺又名前寺,被譽為“桃源甲剎”。在這枚銀幣的幣面上,普濟禪寺壯觀宏偉,下方的海浪裝飾圖案,表明了普陀山四面環海的地理位置。普濟禪寺以湖劃界,又以石橋相連分有三座石橋,每座橋均形態不一。主橋直通大殿相對平坦,中間設有八角亭適合小憩觀景,而兩個側橋各對著兩所偏門,均為拱橋,只是一個稍大一個稍小。湖中,由于正值夏日,荷花盛開,想必在橋上定能聞到陣陣荷香。走過橋是一梯平行的臺階,用意應是在佛祖面前皆須步行,以示對菩薩的尊敬。普濟禪寺的前殿,以八扇鏤空大門用兩根大柱為支撐,以顯端莊。往里看,主殿大圓通殿被茂盛、參天的古木圍繞,四周兩旁的佛亭也都高大精美,殿內可容千人而不擁擠。后殿功德殿,是普濟禪寺最高的殿,雖只露出瓦片、椅角,但亦可清晰地看到它的輪廓。
普濟禪寺在設計上,是典型的江南風格的古建筑,主體采用了與周邊環境相融合的建造理念,達到了山水之間的意境。而湖橋則告誡著大家,佛門清雅之地,過了橋就當尊佛,要帶有一顆仁慈之心。整體上,三殿運用的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前、中、后的建筑布局,兩側為偏殿,又用湖面營造出隔離凡塵的世外桃源之境,這正是僧侶雅士追求的清雅之地。
紀念幣做工細膩,背面圖案上普濟禪寺的一瓦一樹都清晰明朗,下方的浪花紋理、石橋上的石墩都刻畫得整齊舒暢,大圓通殿花園內的幾棵蒼天古樹更突出了寺廟的悠久和勃勃生機。樹后則以茂盛的樹冠遮掩為背景,讓人遐想那邊風景如何。建筑上,殿頂的瓦片椅角雕刻得炫眼奪目,讓人感嘆細節之精美。整個銀幣在鑄造上紋理清晰,將層次感完美地展現出來,又將普濟禪寺的季節和地理環境,用海浪、荷花表現出來,可見我國工匠對完美藝術的追求。
普濟禪寺作為普陀山的著名寺廟之一,自然有著許多傳說,就銀幣背圖上緊關的大門,也留傳了乾隆帝的一個小故事:傳聞乾隆當年微服私訪,來到普濟寺時天色已晚,寺內大門已關,乾隆叫門借宿,小和尚出來開了側門,叫他從側門進入。乾隆因不便暴露身份屈身從側門進入,回京后便一道圣旨,命令普濟寺的大門不得在平時打開,只得在重大活動時才能開。
觀賞這枚2盎司普濟禪寺銀幣,使我們不僅領略了中國古代佛教建筑的美,更感受到了中國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無論是禪寺屋頂的琉璃瓦,還是參天的古樹,都令人印象深刻。也許有一天,我也能坐于八角亭,在賞花放生后,一一游拜菩薩,將浮躁凡塵拋于腦后,享受這份普陀獨有的佛門清靜。(供稿:昆山金銀珠寶行)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