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2016版熊貓金銀紀念幣,“國寶”大熊貓再次呈現方寸,與貴金屬光華同輝。每年收藏和品賞熊貓幣,是筆者的一大樂趣。捧起剛剛到手的2016版熊貓金銀紀念幣,我喜不勝收,不禁細細端詳,慢慢鑒賞,并提筆撰文,盼與泉友分享感悟,走進方寸中的熊貓世界。
原始本色 回歸自然
2016版“大熊貓”,給人最直觀的感覺是真實性強,有原始的味道。設計師抓住熊貓的體態特點,以圓潤的線條勾勒出其體型輪廓,圓頭,胖體,粗肢,恰到好處地體現著大熊貓的笨重、憨厚之態。盡管幣面展示的只是熊貓的一個側面,但設計師以看似鈍拙實乃精妙求真的工筆,傳神地刻畫了熊貓的耳、眼、口、鼻等部位,寥寥數筆間,一只憨態可掬的熊貓形象已躍現眼前。對于熊貓的毛色處理,則表現出金幣藝術的博大和神奇。在精湛細膩的噴砂與反噴砂工藝的處理下,不僅較為完美地顯現出熊貓的黑白兩色,而且還表現出絨毛的蓬松感,令熊貓的形象更加飽滿真實。在熊貓金幣的發展初期,熊貓毛色處理曾成為制約技術的一大瓶頸,凹刻折光技術雖然解決了熊貓的黑白相間,但并不能精細地表現熊貓的毛皮質感,而采用反噴砂工藝后,熊貓毛皮就顯得十分自然,熊貓形象也越發趨于真實。隨著反噴砂工藝逐年的嫻熟和改進,2016版“大熊貓”的毛色更顯逼真,使人感覺一只栩栩如生的大熊貓已如臨面前。
背景淺雕的竹林交待了大熊貓的一個原生態環境,令幣中的大熊貓回歸了原始本色,也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竹聲蕭蕭,熊影重重”的竹園雅韻。
銳意創新 寓意深遠
熊貓金幣經過了三十余年的發展,設計師對于大熊貓的造型可以說是不遺余力地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度挖掘,翻翻熊貓幣家族的合集,熊貓的形象真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熊貓食竹、飲水、嬉戲屢見不鮮,表現熊貓母子溫馨或兄弟情誼的場面也常有出現,甚至還出現過熊貓攀巖、賞花、蕩秋千等藝術創意,可見為創作一版有韻味的熊貓幣,設計師簡直是煞費苦心。2016版的大熊貓,以“攀樹”作為創意,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設計師求新求變的藝術追求。盡管攀樹熊貓并不是第一次出現,但在“熊貓”歷經三十多年發展后的今天,它已被賦予了全新的思想內涵和象征意義。例如1996版的攀樹熊貓圖案是以嬉戲場面為主題,體現的是幼年熊貓的活潑和志趣,它和2014版“戲枝熊貓”異曲同工。而2016版的攀樹熊貓則是言志和寄愿,以今日的成就作為新起點,寓意熊貓金幣奔向新里程,向另一個高度攀登、挑戰,力圖再創輝煌。
“熊貓攀樹”看似脫離了熊貓的現實生活,但在藝術的世界不僅不讓人覺得荒誕無稽,反而顯出設計師的匠心獨具,擬人化的熊貓感染力明顯更強,它在攀登中流露出的冷靜、勇敢和執著,釋放著積極向上的精神,給人激勵、鼓舞,這正是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供稿:海南國泉)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