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 幣上風云(江南客) |
發布日期:09-03-31 08:31:5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江南客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4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三國演義 幣上風云 ――再談“三國演義”金銀幣 “三國演義”是金銀幣中的大家族,雖說只有3組,但一組6金5銀,二、三組各2金5銀,共10金15銀,洋洋灑灑25枚。在這之前,“三國演義”多是通過小說、曲藝、戲劇來表現,之后有連環畫、火花、郵票等,但在法定貨幣上表現,這還是頭一次,從材質角度,這也是“三國演義”份量最重的宣傳平臺。 《三國演義》的最早版本,是明嘉靖元年刊印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全書分24卷,240則,每則一個七言標題。此后新的刊本迭出,卷數、回目、引用詩詞等均有改動。清康熙時,毛綸、毛宗崗父子對《三國志演義》進行修訂,成為認同度最高的通行本!度龂萘x》是中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說《三國演義》,自然要說作者羅貫中,正是他以簡潔、明快又生動的語言,嚴密而精巧的結構,讓后人走進三國宏大、復雜且驚心動魄的政治、軍事斗爭之中,并由此熟識了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金銀幣“三國演義”系列對作者極為尊重,前后3組或金或銀25款,正面圖案所用,均為羅貫中半身塑像。畫面上,這位文學泰斗銀須長飄,目光緊鎖,既有博大精深之才,又有經天緯地之氣,形韻兼備,出神入化。設計者寥寥數筆,凝練而獨到,將其精通軍事學、心理學、智謀學、公關學、人才學的超人智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褒揚之心,用到了極致。 一部氣勢恢宏的《三國演義》,萬千故事,想在25枚金銀幣中得以展現,本來難度自然不小。而這25枚金銀幣中,又有8枚相重,再除去12枚“人物”,因此,真正能從敘事角度表現《三國演義》的,區區只有5枚。對于設計者,要通過5枚尺幅有限的幣面再現“三國演義”,真有些“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最終確定的5枚畫面,分別是:“三國演義(1)”1/2盎司、5盎司金幣和5盎司銀幣的“桃園三結義”;“三國演義(2)”5盎司和1/2盎司金幣的“官渡之戰”,5盎司銀幣的“三英戰呂布”;“三國演義(3)”1/2盎司和5盎司金幣的“赤壁之戰”,5盎司銀幣的“孫劉聯姻”。這種選取,無疑是成功的。其中金幣選取的題材是“主”,可以用“經典”來形容,它也是《三國演義》的精髓。銀幣選取題材為“輔”,雖是曲徑,但卻有獨到性,它從不同的枝蔓,豐富了《三國演義》的人物形象,也調節了《三國演義》的戰爭氣氛。主輔結合,盡可能展現了《三國演義》這部大書的精華。 我們說,歷史人物是構成歷史的重要要素,換一種說法,歷史就是由人創造的,演繹的。歷史的宏觀也好,歷史的細節也罷,它的主體,都是有血有肉有恨有怒有喜有愛的人,“三國演義”中,這些“人”,就是蜀漢、曹魏、孫吳等諸國英雄。“三國演義”金銀幣系列側重于此,精雕細刻,塑造出一組栩栩如生的三國人物形象,這也是它的成功之處。3組“三國演義”,12枚銀幣,分三國表現12個人物,其中蜀漢位置最重,因此也只有“三國演義(1)”另增有4枚金幣。雖然尺幅有限,表現方式也受約束,但設計者在創作過程中,還是有所突破,力求人物與事件有機結合,實景刻畫形象,背景豐富性格,從而展現出三國英雄個個胸中裝日月,人人袖底藏乾坤,“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勢。從這個角度,“三國演義”金銀幣,也是一個人物大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