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世博”滲透(江南客) |
發布日期:09-11-27 08:26: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江南客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09年11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2010庚寅虎年的生肖大旗,由“世博寶錢”率先舉起。于是,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生肖文化,在上海,向世界展示出它獨特的神秘的東方色彩。 傳統生肖與現代世博完美結合,本身就是超前的富有想像的創意。中國重視生肖文化,十二生肖中,虎又是“強壯”、“勇猛”、“果敢”的等代名詞。鴟視虎顧、藏龍臥虎、酒虎詩龍、駿波虎浪、龍幡虎纛、龍虎風云、麟角虎翅、龍精虎猛、龍拏虎攫、龍驤虎視、燕額虎頭,無不對虎充滿敬畏與向往。“世博寶錢”中的虎,是生肖又不是生肖,它以漢代瓦當構圖,展現的是四靈獸之一的白虎。虎步龍行、虎據龍蟠、虎臥龍跳、虎嘯風生、虎變龍蒸、虎背熊腰、虎略龍韜、虎體熊腰、虎頭燕頷,我們都能從它身上找到影子。設計者的設計理念,從生肖出發,又越出生肖的傳統概念,完全沒有條條框框約束,因而給人耳目一新的“生肖”新感受。最具象征意義的是,“世博寶錢”正中的圓孔,正處于虎身之中,給人以“虎心”之聯想。虎心之遠大,虎心之空靈,也是上海世博會虎年歡迎世界各國朋友的博大之心,真誠之情。豐富的內涵,簡潔的構圖,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之中。 “世博寶錢”的新意,不僅在生肖文化,還在于錢幣文化。“世博寶錢”借用的形式,源于漢代花錢。早先在民間,花錢屬自娛自樂的玩錢,帶有“吉祥”、“辟邪”、“紀念”的寓意。“世博寶錢”取其后者,以浮雕白虎為主圖,用意是“靈獸庇佑盛世”。但更多的,“世博寶錢”借花錢為載體,在推廣現代上海世博會主題與理念的同時,也宣揚了中國錢幣中的文化、思想、民俗等信息。具體些說,浮雕白虎高高翹起的后腿,巧妙地構成了“萬字不到頭”吉祥紋飾。篆體“虎迎盛世”由上向下,又如同春節家家戶戶貼的的門聯。其中的“虎”,是開放的上海,是開放的中國,而盛世之“盛”,既是經過60年騰飛已經繁榮昌盛的中國,又是盛大的渴望融入世界、擁抱世界的上海世博會。一個“盛”字,包含了多少“使上海世博會真正成為世界人民的大團圓”的期待與祝福。特別有意思的,“虎迎盛世”與寶錢中的圓孔相連,形狀如一把古老的鑰匙。古老的鑰匙開啟現代中國之門,表現了上海世博會“促進人類社會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的目標,也表明上海世博會,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以全球的視野籌辦盛會的決心。 與之相反,“世博寶錢”正面圖案,完全是時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