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歷程一路凱歌(陳淼紅) |
發布日期:09-09-17 08:21: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陳淼紅 |
1979年,建國30年之際,中國金幣以“建國30年”為開篇,開始了它不同凡響的序曲。2009年,祖國60年大慶,中國金幣以“建國60年”相慶的同時,也為自己30年發展足跡,做了一個精美而華麗的小結。 “建國30年”是“國慶”題材的處女作,也是中國金幣的處女作。中國金幣開門幣“建國30年”,全套4枚,純金材質,背面圖案分別是“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和“毛主席紀念堂”。30年后再看這套金幣,可以明顯感覺,設計較為平淡。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那就是“威嚴有余,生動不足”。30年前的1979年,正是改革開放之初,傳統的僵化的政治觀念,還沒有完全突破“禁區”。中國金幣發行剛剛起步,金銀幣設計自然也無法背離政治大環境,設計者的思路有待開闊,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同是“建國”題材,到1989年,“建國40年”問世時,金銀幣設計的理念,明顯有長足的進步!敖▏40年”,全套4枚,兩金兩銀,4款圖案。圖案分別為“開國大典”、“天安門與仙鶴”、“長城與雄鷹”、“人民大會堂與和平鴿”。其中突破最大的,就是正面圖案的變化,端莊而威嚴的國徽之下,各民族群眾載歌載舞,不僅烘托了歡慶熱烈的國慶氛圍,也著重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56個民族,是幸福和諧的大家庭。3種飛禽的搭配也非常有意義:鶴為長壽,與莊嚴的天安門相組合,很明顯,是人民發自內心的“祖國萬歲”的呼喊。仙鶴在空中飛舞,天安門光芒四射,完全是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畫面的寫照;長城向來都是國力強大的象征,長城上方傲翔的雄鷹,雙翅高展,更顯示出新中國國防堅不可摧的威嚴;人民大會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心臟,也是國家重大政策法規議定的地方,以和平鴿來相襯映,突出了中國人民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的心境。可惜的是,“開國大典”圖案雖也選用董希文經典油畫《開國大典》,但與同題郵票比,視覺沖擊力弱了許多,可能是圓形幣型,限制了金銀幣設計語言的表達。 又過10年,當我們看到“建國50年”時,眼睛一亮,忍不住用“華美”、用“成熟”,用“精致”來形容!敖▏50年”4金2銀,共6枚,其中最出彩的,是共用的正面圖案,它以變形藝術的“50”造型,以牡丹花紋裝飾鋪底,烘托出了建國50年大慶的濃烈而喜慶的氣氛,這比傳統的“燈籠”形式,藝術得多,也生動得多。細看左邊的“5”,微微傾斜,如正飛速前進的快車,右邊的“0”似環抱的雙臂,又漸變為和平的橄欖枝,將象征祖國的“五星”,緊緊護衛于懷中。這種不失主基調的變形,把金銀幣設計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金幣“錦繡中華”以天安門前的華表為主圖,上端圍有象征祖國建設成就的現代化都市,下端鋪墊象征祖國威嚴的萬里長城,也有其獨特的魅力。相比之下,3枚銀幣“堅強柱石”、“民族團結”、“輝煌成就”,設計略弱一些,還沒有走出以軍人表現國防強大、以華表體現民族團結、以圖表反映建設成就的俗套!敖▏50年”新增的方形金幣與銀幣,圖案依舊選用油畫《開國大典》,相同的畫面,不同的幣形,視覺更加開闊,氣勢更加宏大。也許正因為“建國40年”中“開國大典”不足,設計者特地選用相同圖案,為《開國大典》補上這個缺憾。 “建國60年”推出時,中國金幣發行,伴隨共和國的腳步,也經歷了30年風風雨雨!皣鴳c”題材第4次上紀念幣,如何表現,對設計者,也是一個挑戰。太華麗,太富貴,難免有一處輕飄,但太威嚴,太莊重,又有一種呆板!敖▏60年”的設計者,注意到了這一點,也嘗試做了大膽突破!敖▏60年”3金2銀5枚,只有兩個畫面。設計者獨辟蹊徑,巧妙地利用“柔”與“剛”兩種截然不同風格,將新中國60年的成就,完美地表現了出來。其中“柔”的一枚,以中國門為主元素。中國門向世界打開,大門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