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起航,駛向未來——鑒賞鄭和下西洋600周年1盎司銀幣

        中國金幣網 19-09-25 08:54:20 中國集幣在線

        十五世紀的中國,一位杰出的航海家奉命前往未知的地域。他率領著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艦隊,在近三十年的時間里往返西洋多達七次。途中,他訪問了近三十個國家和地區,并將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和奇珍異寶都做了詳實的記錄。他的航行,不僅是他個人的壯舉,更架起了一座中外交流的橋梁。


        當時間來到2005年,六百年后的今天,為了銘記鄭和這位偉大的航海家所做出的貢獻,中國人民銀行于2005年4月11日發行了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其中的1盎司銀幣正面圖案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紀念活動彩色徽標,并刊國名和年號。徽標由兩部分構成,上面是一艘揚帆航行的具有明代特征的大船,下面是正在翻騰的海浪。兩個設計元素組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帆船在大海上乘風破浪遠航的畫面。仔細觀賞,我們會發現那揚起的帆和船體巧妙地構成了600這個數字,十分具有創意地點明了這枚銀幣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主題。

         

        銀幣的背面圖案為羅盤、星相及鄭和下西洋船隊組合結構圖,并刊面額。幣面上,古代船只規整的外觀和龐大的體型,代表了明代造船工藝的先進和當時的強盛國力。向西直走的船頭表示了船隊前進的方向,以及不畏路途艱險的堅定決心。位于圖案中心的是一個精致的羅盤,上面標示著清晰的刻度和一些代表方位的文字。鄭和的船隊當時就是靠著這種羅盤才得以在大海中航行的。羅盤中間的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遠古時期的先民們在機緣巧合中發現了磁石的特性,并將其加工為具有指引方向功能的指南針。在此之后,能工巧匠們在指南針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改造,加上相應的刻度和方位文字,發明了羅盤。經過時代的更替和工藝的進步,到了明代,應用于遠航的羅盤應運而生。羅盤象征了當時先進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也從側面說明了明代對科技發展的高度重視。


        位于幣面右上角的是由北斗七星等星座組成的星象圖,古人通過觀測星象來判別方向的歷史悠久,我國對于星象的研究比西方領先了幾百年。星象圖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塊長方形的木板,上面分別寫有:“北辰星一指平水,華蓋星八指平水。”的字樣。這兩句話出自鄭和所著的《過洋牽星圖》,形象地表達了鄭和對于星象知識的認知,說明了鄭和本人知識的淵博。


        在三個主要構圖要素的周圍,還裝飾有作為背景的各種海浪。中間是比較均勻平和的陣陣浪花,而外圈的則是上下翻涌的巨浪,兩種海浪生動形象地反映了海洋環境的變幻莫測,烘托出了鄭和的船隊面對兇險的海洋所展現出的勇氣和毅力。我們可以想象到,當年鄭和下西洋時船隊的巨大規模,以及鄭和站在船上,迎著海風,眺望遠方的模樣。


        這枚鄭和下西洋600周年1盎司銀幣的構圖精巧,寓意豐富,刻畫在銀幣背面的那層層疊疊的波浪和正在前進的船隊充滿了畫面感。幣面的所有元素組合起來,仿佛再現了當年那規模宏大的船隊,在無邊無際的海洋上航行的壯麗畫卷。完整清晰的細節刻畫,為我們展現出了大明王朝的大國氣概,同時也展現了鄭和對國家和航海事業的熱愛。


        六百多年前的鄭和不辭辛苦、不畏艱險,七下西洋,通過遠航向世界傳遞著中國的友好,展示著中國的強盛國力,一方面拓寬了當時中國人的眼界,另一方面也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如今,我們更應該以開放的姿態與世界對話,將勇于探索的精神發揚下去,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崛起,向世界展現新時代的中國和平友好的大國形象。(供稿:無錫市金開元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