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普照,天地一片清朗。遠古時候,中國的先民就開始了對太陽神的圖騰崇拜,由此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太陽文化。對于自然界的太陽,人們都很熟悉了,而對影視、繪畫、刺繡、剪紙等藝術作品中的太陽,也都有深刻的印象。這些藝術形式所表現的太陽形象,有的寫實,有的寫意,每一個都很好地表現了作品主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金銀紀念幣上也有很多太陽形象,無一不閃耀著太陽文化的光輝,為凸顯紀念幣主題、美化紀念幣圖案、提高紀念幣品質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6年發行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金銀幣(第5組)“天文鐘”金銀幣。天文鐘是中國古人的一項偉大發明,可以顯示太陽、月亮、星辰等的運行規律。背面圖案刻畫了一幅簡約的太陽系示意圖,最大的圓球為太陽,橢圓形的線條是為了方便測定星體的運行而虛構出來的軌道,帶有光環的土星和其他行星就在這些軌道上圍繞太陽旋轉,太陽作為太陽系中心的地位顯而易見。
1997年發行的黃河文化金銀幣(第2組)“后羿射日”金幣。遠古時候的某一天,十個太陽同時升到天上,炙烤著大地,萬物難以生存。英雄后羿用神箭射落九個太陽,它們墜地后變成三只腳的金烏。幣面上九個散著余熱的太陽一個個從天上掉下來,火焰軟弱無力,就像金烏折斷了翅膀。剩下的一個太陽掛在天上,老老實實地散發著光熱。設計者以長短間隔的線條代表太陽光線,將其熱力四射的特點表現得生動傳神,讓人立刻感受了太陽的強大能量。
1998年發行的戊寅(虎)年“虎嘯圖”5盎司金幣。一輪朝陽從東方噴薄而出,老虎登上山頂,長嘯一聲,呼出的熱量和水汽凝結成云霧,飄飄渺渺。老虎在寅時(凌晨三四點鐘)下山覓食,當太陽升起時,它已經吃飽準備返回山上。朝陽用在這里有錦上添花之妙,真實再現了老虎的生活習性。
1999年發行的希望工程10周年銀幣。正面主景圖案為希望工程標志,由初升的太陽和海水組成,太陽又以四射的粗線條裝點,充滿了朝氣和希望。看著光芒綻放的太陽,耳邊彷佛傳來偉人的諄諄教誨:“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2000年發行的千年紀念金銀幣。背面圖案有代表人類生存環境的十二個圖標,其中太陽采用的是圓圈里一個點的象形文字造型,寓意了太陽從人類文明誕生的一刻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永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能量之源。紀念幣還傳達出這樣一種警示意義:在新的世紀里,為了保護地球,人類要大力發展太陽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為下一代留下良好的生態環境。
2002年發行的中國民間神話故事金銀幣(第2組)“夸父逐日”金幣。夸父正在追趕即將落山的太陽,落日的能量仍然不可小覷,它令夸父口渴難耐,喝了很多水也無濟于事,最后“道渴而死”。幣面圖案與現實中的夕陽非常接近,太陽的光芒不再犀利,人們無須防護眼睛即可看到美麗的夕陽紅,那紅紅的圓像極了一個營養豐富的咸蛋黃,讓人禁不住垂涎欲滴。
2003年發行的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為卡通式造型的太陽系,主圖為太陽,以五條長短不一的尖角代表太陽射出的光線,以火焰狀紋飾代表太陽散發的熱量,將太陽的光和熱兩種特質惟妙惟肖地呈現出來。九大行星軌道以幣面為基準,呈圓形,但設計者把太陽放在偏右的位置,再讓軌道由中心向外逐漸變寬,便有了橢圓形的視覺效果,并顯示出九大行星的遠近距離。圖案既不失太陽系示意圖的原貌,又顯靈活可愛,特別符合少年兒童的審美情趣,對傳播金幣文化、科普天文知識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精美的金銀幣圖案也離不開太陽。在陽光和暖、天地清朗的日子里,拿出這些蘊含豐富太陽文化的金銀幣,細細品賞、慢慢感悟,會是多么的愜意和幸福的一件事啊!(供稿:濟寧華鑫發展有限公司 作者:靈犀一葉)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