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每年世界各國發行的紀念幣數量巨大,依靠個人力量是不可能全部集齊的,因此我們收集紀念幣只能先劃分方向再進行細分,做有系統的收集。潛艇幣屬于軍事系列主題紀念幣的一個分支,發行過的品種相比其他題材的紀念幣要少一些,總數在百種以內,具有一定的集藏價值,筆者就近幾年涌現的潛艇幣略作介紹。
2014年,法國發行了一枚10歐元銀幣(圖1),以紀念法國海軍首艘核潛艇——1971年服役的“可畏”號。在近代歷史上,法國曾是僅次于英國的強國,長期在全球與英國爭奪霸權。然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和戰后蓬勃的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法國雄獅威風不再。在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統以后,法國試圖擺脫對美國的嚴重依賴,自發研制原子彈,邁入核大國的行列,在陸海空“三位一體”的核力量建設思想指導下,開發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
“可畏”號核潛艇,是法國海軍的第一艘核潛艇,長128米,潛深250米,續航65天,配備4個魚雷發射管,威力巨大。法國在2014年發行了“法國首艘核潛艇‘可畏’號”10歐元精制銀幣,發行量為5000枚,直徑37毫米,重22克,成色90%。這枚銀幣正面刻繪了“可畏”號在旭日下伴深海魚群航行的情景,背面以幾種軍艦象征法國海軍。
相對于英、法、德等強國,葡萄牙的海軍可能稍遜一籌,但它在最初的潛艇建設方面毫不懈怠。1890年,葡萄牙海軍開始建造“潛水員”號(Plongeur),但在1910年將該艇廢棄,于是自1907年起規劃,1910年于意大利的拉斯佩齊亞(LaSpezia)造船廠建造的“劍魚”號(Espadarte)成為葡萄牙海軍的首艘潛艇。該艇于1912年10月5日下水,1913年4月15日服役,1928年退役,1931年拆解。為紀念本國首艘潛艇建成100周年,葡萄牙于2013年發行了2.5歐元系列紀念幣。
葡萄牙在2013年發行了“葡萄牙首艘潛艇‘劍魚’號建成100周年”2.5歐元銅鎳流通紀念幣(圖2),鑄量10萬枚,直徑28毫米,重10克。這枚硬幣的設計富有新意,正面潛艇處于“100”和“周年”字樣之間,設計師對數字“100”的處理突出了紀念的象征意義。下面是“劍魚號潛艇1913-2013”字樣。背面從上至下是“葡萄牙共和國 2.5歐元 2013”字樣,面值之下是葡萄牙國徽,國徽左側為設計師名稱“Bandeira-Delgado”,右側為造幣廠標志“INCM”。最有意思的是該幣正面上半緣平滑,下半緣設計成波浪,硬幣背面則反之,也算是常規圓形幣中的異類。該系列還有銀幣版本發行,面值與銅鎳幣相同,發行了2500枚。
同是歐洲國家,波蘭的命運則要比法國和葡萄牙坎坷。在經歷了“一戰”之后,波蘭成功復國,為此立志雪恥,之后曾取得擊退蘇聯紅軍的光輝戰績,以百萬大軍躋身歐洲陸軍規模前列。“二戰”爆發,波蘭又在德蘇瓜分下飽受恥辱,直到再次復國。也因為如此,在波蘭發行的許許多多圖案精美的紀念幣中,少不了一個紀念的主基調,即“波蘭二戰抵抗史”。在該國于2012年發行的2茲羅提潛艇紀念幣(圖3)上,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其悲壯的影子。
波蘭在2012年發行“鷹號潛艇”2茲羅提銅鋅合金流通紀念幣,發行量80萬枚,直徑27毫米,重8.5克。“鷹”號是荷蘭為波蘭建造的一艘具有傳奇色彩的潛艇,這艘潛艇于1939年2月服役。波蘭的2茲羅提紀念幣,延續了波蘭硬幣精美的設計,屬于最新的軍艦系列主題硬幣,值得收藏者收集。(福瑞德)
來源:中國商網—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