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
11月20日,人民銀行[微博]上海總部出爐的10月份上海地區本外幣個人住房貸款統計為單月增加11.9億元。不比不要緊,一比嚇一跳,這單月個人房貸只增加11.9億元的數據,已經悄然跌至兩年來的最低。
11.9億是什么概念?相比今年最火爆的1月份全市單月新增116.7億元個人房貸,10月份的數字還不到一個零頭。那是不是10月份不是房產銷售的旺季?從同比數據來看,去年10月個人住房貸款增加48億元,亦即今年同比少增了整整36.1億元。
一路“走跌”
在本輪鼓勵自住及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風向前,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主基調也與銀行的信貸投放走勢吻合。事實上,除了今年一季度的短暫“小爆發”,從去年年中開始,上海市每月錄得的銀行房貸增加情況就呈現逐月放緩的趨勢。
至于為何今年年頭房貸增量突增,一名大行上海分行計劃財務相關業務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去年底不少銀行都因貸款額度受限壓下來一批房貸,等到今年年初有額度后集中發放。
據本報記者統計,今年以來,上海市每月個人房貸增加數額從1月份的116.7億元“跌”至10月份的11.9億元,并逐月走低勢頭明顯。而縱觀去年全年,增量最低的2月份仍新增35.8億元。
貸款優惠“慢熱”
為什么個人房貸增量越來越少?央行[微博]上海總部在解釋第三季度房貸數據時表示,是受“樓市成交萎縮、市場調整預期強烈和還貸增加”的影響。
在央行9月30日出臺“樓市新政”后,一名大型房產中介部門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一方面,銀行雖然紛紛松綁了原來的“限貸”,但另一方面,在房貸給予基準利率下浮等折扣優惠方面,銀行都很“慢熱”,這和購房者的預期形成了反差,因此不少有貸款需求的購房人進入了觀望期。“購房人想等一等,看看銀行的貸款政策能不能更加優惠。”
而從銀行的利潤考量出發,南京銀行(10.71, 0.17, 1.61%)產品策略部總經理黃艷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抬頭,而沖銷壞賬會消耗掉銀行的利潤,因此在資金運用上,銀行希望投到收益更高的地方,相對而言,房貸的吸引力還不夠。
據本報記者實地走訪多家銀行支行獲悉,雖然不少銀行推出了首套房貸款優惠政策,但都配以不同的準入標準。比如民生銀行(6.44, -0.01, -0.16%)的打折房貸,就設置了“日均金融資產500萬以上客戶可以打8.5折、300萬以上打9折、100萬以上打9.5折”的門檻。
“較大折扣的打折房貸其實是一種‘配套產品’,要么客戶本身在銀行資產達到一定數量,是高凈值客戶,要么這個樓盤本身是銀行的‘合作樓盤’。”一名銀行個金部門人士表示,否則銀行的貸款定價還是更多遵循市場邏輯,沒必要給予太大的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