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翻開《紅樓夢》,這首引人深思的開頭詩便映入眼簾。《紅樓夢》是一部反映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通過家族悲劇和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紅樓夢》對后世影響深遠,對戲曲界、影視界、文學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同時《紅樓夢》也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被永遠珍藏在世界文學的寶庫中。
為傳承中國的古典文學藝術,銘記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紅樓夢》,中國人民銀行于2002年9月3日發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彩色金銀紀念幣(第2組)一套。該套紀念幣共6枚,包括金幣1枚,銀幣5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該套紀念幣中的一枚1盎司彩色銀幣,以寶釵撲蝶圖為主圖案,在形象地描繪出薛寶釵撲蝶動作的同時,也將其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真實地塑造了出來。
該幣形狀為八邊形,世俗的觀點認為八是更新的象征。八邊形的設計運用于《紅樓夢》系列金銀幣上,寓意時代的更迭,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該書作者曹雪芹提出的具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思想和主張。
該幣的正面圖案為曹雪芹像。只見曹雪芹正襟危坐,手執毛筆,正在創作文學作品。他衣著樸素,卻十分得體。他身后的盆栽也反映出他此時的心境是何等的平靜。他的一生經歷了貴賤、起伏、興衰,處于人生晚年的他,此刻上下左右平靜地坐在簡陋的書桌前,抒寫著內心世界的狂風驟雨。
紀念幣的背面圖案為寶釵撲蝶圖。幣中描繪的是四月二十六日那天,薛寶釵在滴翠亭附近賞春撲蝶的場景。圖案上,薛寶釵頭上挽著藍色的纂兒,身著蜜合色棉襖和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下身著深藍色棉裙,顯得落落大方。她左手執扇,右手挽著紫色的披帛,正小心翼翼地靠近蝴蝶。幣面上的一對蝴蝶也仿佛在與薛寶釵的嬉戲中,于花草叢中忽起忽落地翩躚起舞。這幅寶釵撲蝶圖,充分反映了薛寶釵平和、穩重,而又不失活潑的性格特征。薛寶釵曾在《臨江仙》中吟詠道:幾曾隨流水,豈必委芳塵。薛寶釵用她的待人接物表明,不可以丟掉本心,我想,這也是作者曹雪芹鐘愛她的原因吧。
曹雪芹筆下的寶釵撲蝶也涉及了中國民間花朝時節游春撲蝶的習俗。紀念幣上的薛寶釵手持一把扇子,正躡手躡腳地撲蝶找樂,頗具詩情畫意。而蘇軾筆下的仕女撲蝶是這樣描寫的:“撲蝶西園隨伴走。花落花開,漸解相思瘦”。透過這枚寶釵撲蝶銀幣,不禁讓人憶起花朝節的撲蝶活動,這個流傳于民間的民俗活動還有待于后人去探究一二。
每個年齡段的人在讀《紅樓夢》時,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不一樣的感悟。這枚紀念幣在設計時非常注重對人物細節的描繪,可以說是對原作進行了最大程度的還原。它使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領略到了薛寶釵獨特的個性,也萌發了一股再讀紅樓的沖動,以及將《紅樓夢》背后的文化精粹傳承下去的想法。(供稿:北京中友友誼金行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