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紅葉訴衷情,喜鵲踏枝憶故人 ——鑒賞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1/4盎司金幣

        中國金幣網 15-12-23 08:30:04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徐悲鴻先生說,有人喜言中國藝術重神韻,西歐藝術重形象;不知形象與神韻,均為技法;神者,乃形象之精華;韻者,乃形象之變態。能精于形象,自不難求得神韻。大師的這番話,也可作為我們對“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1/4盎司金幣的批語。

          “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1/4盎司金幣的表現主題是徐悲鴻先生晚年的國畫作品《紅葉喜鵲》。喜鵲是徐悲鴻經常描繪的題材,他一生畫了許多以喜鵲為題材的作品。而提到這幅《紅葉喜鵲》,與先生可以說是緣分頗深。

        中國近代國畫大師(徐悲鴻)1/4盎司金幣背面圖案

          首先,這幅《紅葉喜鵲》代表著先生文化血脈上的傳承。徐悲鴻1919年赴法國留學,留學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深感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于是,他立志求西學,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于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后繪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這幅作品就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徐氏繪畫中注重色彩和諧配伍的風格。

          其次,這幅作品也代表著先生人生旅程的最后一段風景。1953年,大病初愈的徐悲鴻立即投入到工作中,抱病為學生授課,并堅持創作。9月,他因主持、參加第二屆全國文藝工作者會議,受到與會代表熱情的感染,情緒異常興奮和激動,導致腦溢血發作,不幸逝世,享年58歲。《紅葉喜鵲》就是他去世前三天所作。前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悲鴻夫人廖靜文女士曾說:“此乃悲鴻去世前三日所作,故為彼中國畫之絕筆也;覽之無限傷感。但以紅葉雙鵲之作終其艱苦多難之一生,亦可告慰悲鴻之英靈也;愿藏著愛之寶之。”

          《紅葉喜鵲》體現了徐悲鴻晚年的成熟繪畫風格,一株燦紅的楓枝出墻來,楓葉花樣紅,枝葉秋意濃,一雙喜鵲踏枝而立,啾啾切切報得人間多少喜信。彩色移印工藝鑄造而成的《紅葉喜鵲》彩色金幣畫面上,蒼勁楓樹干以淡咖色勾勒噴染而成,斜斜入幣畫,也將濃郁秋意帶入了我們的眼簾,以赭石色而勾勒出的楓枝纖細而勁道,如幣畫之筋骨,楓葉掛滿枝頭,葉之紅如脂染嬌艷,偶以淡水粉色暈染,愈發展現出近年來彩色幣加工處理中對色彩的精妙運用。楓葉明紅燦如火,那是正對陽光的絢爛,偶有楓葉淡紅輕點,那是背對陽光的陰柔,色彩層次之豐富,明燦淡雅之辨別,色彩濃淡虛實的變化之中,不僅再現了大師扎實的寫生功底和極強的造型寫生能力,也將喜鵲登楓枝紅葉燦如火,靜中欲動明暗相見的美麗畫面完美地展現于我們眼前。

          除了繼承,還有創造。創造有二,其一,這枚彩色金幣在整體構圖上與原作《紅葉喜鵲》略有不同,適當調整了樹干與樹枝、樹枝與雙鵲的距離,在小小的幣面上豐富地展現了原作畫面的元素;其二,徐悲鴻一生摯愛畫鵲,在他的喜鵲題材作品中,往往將喜鵲的形象進行藝術的加工與提煉,金幣在這一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金幣以浮雕工藝勾勒出一雙喜鵲的身體線條,在造型上特別強調兩個圓,喜鵲整體身體線條的大圓和頭頸部的小圓,大圓套小圓,小圓補大圓,金幣就以圓潤纖細的線條勾勒出這兩個圓,從視覺整體顯示出喜鵲形態的圓潤美感。在兩個圓內又運用多層次噴砂工藝表現出喜鵲黑白相見的體色,灰色過渡的肚皮色,重墨噴染噴砂輕填來表現喜鵲黝黑柔軟的羽毛,喜鵲背部再以線條輕輕勾勒出羽毛的層次,使其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儼然一幅巧奪天工的自然生靈圖。

          秋日紅葉訴衷情,喜鵲踏枝憶故人,這套色彩明麗,工藝精湛的《紅葉喜鵲》彩色金幣不知是否也可如廖靜文女士所言,“亦可告慰悲鴻之英靈也;愿藏著愛之寶之。”(供稿:江西贛銀科貿有限公司 作者:張云艷)

          來源:中國金幣網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aixian)。
        中國集幣在線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