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分分秒秒指向年末,思念日積月累飛到年終。中國是一個重視傳統節日的民族,而春節則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每年的這一天都是中國人民矚目和期待的日子。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為了歡聚一堂而忙碌著伙食,親人們圍坐在火爐邊,講述著過去的一年里經歷的種種故事,孩子們在房前屋后追逐嬉鬧,而遠方的游子也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回到父母的身邊。
王安石曾有詩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描寫的正是新年萬象更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充滿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為了傳承中國的傳統賀歲文化,同時迎接新年的到來,2015年12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2016年賀歲紀念銀幣。單從圖案上來看,就已經能體會到足足的年味了。這枚紀念幣為了辭舊迎新而發行,讓大家在歡快度春節假期的同時,增添一抹精神世界的愉悅。
該紀念幣背面正中為“福”字造型,給人以視覺沖擊感。在過去,“福”指“福氣”和“福運”;如今,“福”常指幸福,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福”字都表達了我國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向往,是深受人們喜歡的漢字之一。據《夢粱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其中“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墻上等地方倒著貼一幅紅底的“福”字,意味著“福到了”,這是中華民族由來已久的風俗。
銀幣圖案上的“福”字是被月亮門框起來的,在中國人的詩句里,月亮尤其是滿月,常常代表著團圓、合家歡聚。唐代張九齡曾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通過月亮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而月亮形狀的門也是經典的中式古典建筑,具有中國特色,古樸典雅,用它作為紀念幣的圖案,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在月亮門的左上角和右上角,都裝飾著蝙蝠圖案。因“蝠”與“福”諧音,所以常以“蝙蝠”寓“遍福”,象征幸福、如意無處不在。而在中國民間繪畫中,常出現五只蝙蝠的圖案,意味著“五福臨門”,具有很強的祝福意味。
紀念幣的背景是端莊的牡丹圖案。劉禹錫曾有名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在清末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被譽為“花中之王”,歷史上隋煬帝、楊貴妃、歐陽修等人也對牡丹情有獨鐘。紀念幣中的牡丹花團錦簇,開得正旺盛,充分彰顯出了牡丹花開富貴的形象,也為紀念幣的圖案增添了節日的濃厚氛圍。紀念幣上的牡丹花,也寄予了期盼人民生活越來越好、祖國未來繁榮昌盛的美好愿望。
縱觀這枚賀歲紀念銀幣,將帶有中國特色的福字、蝙蝠、月亮門和牡丹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幅具有很強藝術感的畫面,給人視覺上沖擊力和強烈的美感。這些經過良久構思的設計圖案,也代表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春天,讓人產生一種奇妙的體驗。紀念幣不僅是一枚工藝品,設計師透過它,還將自己所想表達的內容和情感都一一加以呈現,讓人們覺得收藏了此幣,不僅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也會得到對自己生活的美好祝福。(供稿:湖南省金銀閣錢幣有限公司 作者:虞陵輝)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