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紅樓夢》,讓曹雪芹成為中國文學史的泰斗人物,他的名字與莎士比亞、巴爾扎克、狄更司、托爾斯泰等文豪并列于世界偉大作家之林。“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紅樓夢》耗盡了曹雪芹畢生的心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但全書尚未完稿,他就因幼子夭亡而一病不起,“淚盡而逝”,終年還不到五十歲。脂硯齋在批語中說:“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偉大的靈魂,常寓于平凡的軀體。”曹雪芹一生平凡而坎坷,晚年更是窮苦潦倒,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生活,但他并沒有放棄偉大的文學創作,用頑強的毅力抵抗著生活的艱難,寫出了膾炙人口、享譽世界的《紅樓夢》,讓后人所敬仰。無疑,曹雪芹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為紀念這位顯赫的文學巨匠,值曹雪芹誕辰300年之際,中國人民銀行特別發行了“曹雪芹誕辰3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由一枚金幣和一枚銀幣組成,凝結著曹公與《紅樓夢》的萬縷情絲,折射出中國文學的熠熠光輝。
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金幣背面圖案
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的背面圖案為曹雪芹像,畫面中的曹公蒼老、瘦削、落拓,使觀者第一眼看到就能聯想起其“生于繁華,終于淪落”的身世。曹雪芹出生在一個“百年望族”的貴族世家,曾過著“錦衣紈绔”、“飫甘饜肥”的豪門生活,后因政事突變曹家被兩次抄家,導致了“樹倒猢猻散”,從此一蹶不振,日漸衰微。從“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跌落的曹雪芹,使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態的炎涼和人情的冷暖,《紅樓夢》就是以自己的身世為背景,用最真實、尖銳的筆鋒為我們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紅樓夢》中“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流傳,已歷百年”,“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說的是賈家,實際上是以曹家為生活原形的。設計師在金幣中塑造的曹公形象,以其晚景為時間軸,蕭索、頹靡寫滿他的臉龐,愁思、苦慮籠罩其雙目,體現出曹公晚年的苦境以及書寫《紅樓夢》過程的辛酸。以素描風格雕刻的曹公像,線條剛勁,棱骨突兀,彰顯出曹公剛韌清高的性格特征和桀驁不馴的藝術風骨,特別是那雙渾濁不清而又熠熠凝視的眼神,滿載滄桑,盡傾衷情,寫照著一位滿拓文客的高傲和專注。畫中的曹公,雖未必接近其本人真實相貌,但卻是大多數讀者心目中那位“燕市狂歌”、“黃葉著書”的曹雪芹。
曹雪芹誕辰300周年紀念銀幣背面圖案
1盎司銀幣的背面圖案以曹雪芹紀念館為場景,銀砂重噴呈現一個銀裝素裹的冬景,老樹蒼蒼,庭院深深,孤墻斑斑,冷土層層,蕭條、荒涼的氛圍隱藏著百年的滄桑與厚重,似乎讓人看到老屋中一個踱步沉思的身影。“日望西山餐暮霞”、“廬結西郊別樣幽”,在這靜寂清幽的郊外之地,正是著書、修書的絕佳環境,就此誕生了驚世之作《紅樓夢》。一座古院,一部紅樓,鐫刻了曹公艱辛而偉大的一生,以方寸紀念幣為載體,樹起了一座文學豐碑,永垂不朽。
金幣的曹公像與銀幣的紀念館景觀,整體設計十分緊密、和諧,雖為兩幣實已融為一體,像中見書,書中見像,方寸間流溢著淡淡的哀愁與絲絲的情愫,把我們再帶入了《紅樓夢》的世界,聆聽大觀園的兒女情長,感受曹公的喜怒哀樂。一套曹公幣,萬世紅樓情,它既是緬懷曹公的紀念碑,又是中國文學復興的宣言,歷歷三百載后,誰將又樹起新的豐碑呢?(供稿:海南國泉金幣文化有限公司)
來源:中國金幣網